扫榻以待的意思
基本定义
“扫榻以待”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字面意思是“扫净榻榻以便等待客人”。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热情地迎接客人,形容主人对客人的礼遇和殷勤,表示对来访者的重视。
成语来源
“扫榻以待”源自《后汉书·光武帝纪》。故事讲述了汉光武帝刘秀在家乡与朋友相聚时,热情地打扫榻榻以迎接朋友,表现出他对友人的重视和欢迎。这一故事传达了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和友好的态度,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对客人的热情款待,适用于各种场合,包括:
- 文学作品:描写主人对客人热情接待的场景。
- 日常对话:朋友聚会时可以用来形容热情的主人。
- 演讲:在欢迎词中表达对来宾的重视和欢迎。
示例句子
- 在这次聚会上,李老师特意扫榻以待,准备了丰盛的晚餐。
- 为了迎接外地的朋友,我提前扫榻以待,确保一切都安排妥当。
- 这位热情的主人总是扫榻以待,让每位来访的朋友都感到温暖。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以礼相待:指用礼仪对待他人,强调尊重。
- 宾至如归:形容客人来到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表示热情的接待。
反义成语:
- 冷落宾客:指对来访者不热情、不重视,表现出冷淡的态度。
- 不屑一顾:表示对他人不屑,形容对来访者的轻视。
文化与社会背景
“扫榻以待”在**传统文化中体现了重视人际关系和礼仪的价值观。在古代,家中接待客人是一项重要的社交活动,主人通过细致的准备和热情的态度来表达对客人的尊重。在现代社会,尽管生活节奏加快,但对待客人的礼仪和热情仍然受到重视。
情感与联想
“扫榻以待”给人一种温暖、亲切的感觉,联想起传统的友谊和热情款待。它提醒人们在接待他人时应尽量表现出真诚的态度和用心的准备,增强人际关系的亲密感。
个人应用
在我参加的一个朋友聚会上,有人提前扫榻以待,准备了许多美食和饮品,令我感到十分温暖和受重视。这种热情的接待方式让我对这位朋友的印象更加深刻,也促使我在以后的聚会中更加注重对客人的款待。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运用“扫榻以待”:
月下清风扫榻新,
邀君共话醉春晨。
杯中美酒满千斛,
一笑倾城共此生。
这里运用“扫榻以待”表达了对友人的热情款待,营造出温暖的氛围。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热情接待可以用“hospitality”来表达,意为热情好客。不同文化中都强调对客人的尊重与关心,但表现方式可能有所不同,比如西方人可能更注重个人空间和时间安排。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扫榻以待”的学*,我更加认识到热情款待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关注人际关系的维护和礼仪的实践。它提醒我在待人接物时,应以真诚和热情为先,营造良好的社交氛围。
来源:南台中丞扫榻见,北门学士倒屣迎。
来源:-- 《后汉书·徐徲传》:“蕃在郡不接宾客,唯徲来特设一榻,去则县(悬)之。”宋·陆游《寄题徐载叔东庄》诗
引证: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扫榻以待,曹操至。”
《后汉书·袁绍传》:“扫榻以待,袁绍至。”
《汉书·王莽传上》:“扫榻以待,王莽至。”
《史记·项羽本纪》:“扫榻以待,项羽至。”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扫榻以待,宾至如归。”
例句:君以暇时能来相就,则~也。
扫榻以待成语接龙
扫榻以待字义分解
榻
1.(形声。从木,(tà)声。本义:狭长而较矮的床形坐具)。
2.同本义。
3.几案。
4.睡。
扫
1.(会意。从手,从帚。手拿扫帚表示打扫。本义:打扫)。
2.同本义。
3.掠过。
4.清除,消灭。
5.画,染。
6.祭扫。
待
1.(形声。从彳(chì),寺声。本义:等待,等候)。
2.同本义。
3.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对待。
4.招待。
5.需要。
6.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
1.[口语]暂时停留,逗留,迟延
2.[口语]无目的地消磨时间或在某处逗留
以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2.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3.使,令。
4.凭借;仗恃。
5.认为,以为。
6.做,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