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触即发的意思
一、基本定义
成语“一触即发”由四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只需轻轻一碰就会引发”。其基本含义是形容事态已经发展到非常紧张的地步,稍微一个刺激就可能引发大的冲突或变化。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强调潜在的危机和爆发的可能性。
二、成语来源
“一触即发”源于军事用语,最早可能与火器的发射有关,意指一旦触碰到引发装置,就会立即产生强烈的反应。虽然具体出处不详,但在古代文学中,类似的表述常常出现在描写战争和冲突的情景中,暗示着局势的紧张和不安。
三、使用场景
该成语可广泛应用于不同的语境中:
- 文学作品:用于描写战斗、冲突的紧张气氛。
- 日常对话:形容人际关系中的紧张情绪或即将爆发的争吵。
- 演讲:在政治、社会活动中,描述某种危机局势,呼吁关注。
四、示例句子
- 经过几个月的摩擦,两国的关系已经一触即发,随时可能爆发冲突。
- 这个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团队内部的矛盾就会一触即发。
- 他的情绪非常紧张,似乎一触即发,随时可能爆发。
五、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即将来临,和“一触即发”相似,都有紧迫感。
- 迫在眉睫:指事情非常紧急,必须立即处理。
-
反义成语:
- 安然无恙:形容没有受到损害,与“一触即发”的紧张态势相反。
- 风平浪静:形容没有风浪,表示平静的状态。
六、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国际关系、经济危机、社会**等领域,“一触即发”常用于描述潜在的冲突和危机。它反映了人们对社会动态的敏感性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紧张关系和潜在冲突的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概念通常是一致的。
七、情感与联想
“一触即发”带给人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容易引发对潜在冲突和不安局势的思考。这种成语的使用常常让人联想到激烈的争吵、战争的临近,甚至是社会动荡等情景,反映出人们对冲突和危机的深刻关注。
八、个人应用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曾经面临一场团队的重大决策,因意见不合而导致气氛紧张。那时,我使用了“一触即发”来描述我们之间的关系,提醒大家需要冷静处理,以免一言不合引发更大的争吵。最终,我们通过开放的沟通解决了问题,避免了冲突的发生。
九、创造性使用
在某个故事中,可以这样写: “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弥漫着紧张的气息。人们在黑暗中窃窃私语,仿佛一触即发的火药桶,随时可能引爆潜藏的愤怒。”
十、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on the brink of explosion”或“about to blow up”,同样传达了紧张局势即将爆发的含义。不同文化中可能有不同的成语或短语来描述这种状态,但核心的情感和警惕性是相似的,反映了对潜在冲突的普遍担忧。
十一、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一触即发”的学*,我深刻认识到语言不仅是表达的工具,更是沟通与理解的桥梁。这一成语在我日常交流中能够帮助我更精准地传达紧张和潜在危机的情感,同时也提醒我在处理冲突时要保持冷静,寻求解决之道。
来源:积数千年民族之精髓,递相遗传,递相扩充,其机固有磅礴郁积,一触即发之势。
来源:-- 清·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三
引证:
《宋史·岳飞传》:“抗金之战,一触即发。”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北伐之际,战事一触即发。”
《资治通鉴·汉纪·高祖十年》:“天下大乱,战端一触即发。”
《史记·项羽本纪》:“楚汉相争,战事一触即发。”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兵戈之兴,一触即发。”
例句:共产党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就为罅内战。现在蒋介石拒绝了这个主张,致使内战有~之势。
一触即发成语接龙
一触即发字义分解
触
1.(形声。从角,蜀声。本义:以角撞物)。
2.用角抵人或物。
3.撞,碰。
4.遇到;遭受。
5.干犯,冒犯。
6.佛家语。与色、声、香、味、法合称“六尘”。
发
1.(形声。本义: 放箭)。
2.同本义。
3.出发;上路。
4.打开;开启。
5.征发;征调。
6.发生;发出。
1.头发,人头上的毛 ?。
2.草木。
3.古代旐末形如燕尾的垂旒;旗帜的通称。
1.崩坏;停止。
即
1.(会意。甲骨文作坐人形(后讹为卩)面对食器(皀)会意。本义:走近去吃东西)。
2.同本义。
3.基本义是接近、靠近、走向,与“离”对举。
4.登上;走上。
5.虽然。
6.假若。
一
1.(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同本义。
3.序数的第一位。
4.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5.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6.全;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