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ēngshāzhì

曾子杀彘

拼音 zēng shā zhì

繁体 曾子殺彘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父母说话算数"

近义词 杀彘教子

曾子杀彘的意思

基本定义

“曾子杀彘”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曾子杀猪”。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为了教育子女,做出严格的榜样或决策,强调道德和责任感。

成语来源

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论语》中曾子的故事。曾子是一位儒家学者,他有一个儿子。为了让儿子懂得诚信和责任,曾子在一次教育中杀了一只猪,以此向儿子传达“言行一致”的理念。这个故事表现了曾子对教育的重视和对自己言行的严格要求。

使用场景

“曾子杀彘”在不同场合可以用来形容某人为了教育他人而做出的严厉或极端的决策。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和身教的力量。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父母对子女的严格教育方式。

示例句子

  1. 为了让孩子懂得诚实的重要性,李老师决定采用曾子杀彘的方法,严格要求自己。
  2. 你不要觉得曾子杀彘的做法过于严厉,有时候严厉的教育方式更能让人铭记于心。
  3. 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也许需要在某些情况下采取曾子杀彘的原则,让员工明白规矩的重要性。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身教重于言教:强调榜样的作用。
  • 言传身教:通过言语和行为同时传授知识和道德。

反义成语

  • 纸上谈兵:只在理论上讨论,不付诸实践,缺乏实际行动。

同义成语侧重于教育方式,而反义成语则强调缺乏实际行动的情况。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教育被视为重要的社会责任。成语“曾子杀彘”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父母和教师的要求,强调言行一致和以身作则的道德观。在现代社会中,尽管教育方式有所变化,但这一成语仍然能够引发人们对教育方法和家庭教育责任的思考。

情感与联想

“曾子杀彘”给人一种严肃和深思的感觉,联想到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和教育的艰辛。它让我思考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道德和责任感的过程。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见到一位老师为了让学生体会诚信的重要性,自己亲自示范并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规则。这让我想起了“曾子杀彘”的精神,意识到身教的重要性。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故事中,我可以写到一个年轻的父亲为了让他的儿子懂得坚持和努力,决定每天陪着儿子一起练*篮球,尽管自己也很疲惫。这个故事可以用“曾子杀彘”来表达父亲的决心和教育方式。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有一个类似的表达是“leading by example”(以身作则),它强调通过自身行为来影响他人。虽然两者的文化背景不同,但都强调了榜样的力量和教育的重要性。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曾子杀彘”的学,我对教育的理解更为深入。它提醒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这个成语不仅是语言学的一个部分,更是对道德教育和责任感的深刻反思。在未来的表达中,我会更加注重通过实际行动来传递我的理念。

来源:《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引证

《孔子家语·六本》:“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说苑·敬慎》:“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淮南子·说山训》:“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吕氏春秋·察传》:“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故事春秋时期,曾子的妻子要去市场,她的儿子哭闹着要跟她去。妻子要他回去并许诺回来就杀猪给他吃。妻子从市场回来,曾子抓住一头猪就要杀,妻子说那只是骗小孩的话。曾子说:“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说到要做到。”

曾子杀彘成语接龙

顺接
逆接
“彘”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曾”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曾子杀彘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shā), 木部,共6画

1. (形声。从殳,杀声。古字作“杀”,甲骨文字形,在人(大)的下方做上一个被剁的记号,表示杀。殳(shū):兵器。从殳表示与杀有关。本义:杀戮)。

2. 同本义。

3. 攻杀,激战。

4. 凋落。

5. 败坏;衰败。

6. 旧称臣杀君,子杀父母为弑。

读音(zēng,céng), 曰部,共12画

1. (形声。从八,从曰。本义未明。副词。用来加强语气)。

2. 过去发生过——表示有过某些行为或情况。

3. 竟,竟然;尚。

4. 重叠。

1. 重。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

2. 谦词。犹“末”。

3. 高举的样子。

4. “增”的本字。增加。

5. 乃,竟。

6. 表示相承,相当于“则”、“是”、“就”。

读音(zhì), 彑部,共12画

1. (象形。小篆字形。矢声,其余象猪头、脚。本义:彘本指大猪,后泛指一般的猪)。

2. 同本义。

3. 又。

4. 又。

5. 地名,故址在今山西霍县东北。

6. 姓。

读音(zǐ), 子部,共3画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2. 同本义。

3. 儿女。古人称子兼男女。

4. 今则专指儿子,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5. 子孙。

6. 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1. 构词后缀。

2.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3. 个别量词后缀。

曾子杀彘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

曾子杀彘文言文翻译

曾子杀彘的读音

曾子杀彘原文及翻译

曾子杀彘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曾子杀彘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曾子杀彘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曾子杀彘的故事

曾子杀彘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曾子杀彘出自什么家

曾子杀彘简单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