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彘不若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狗彘不若”字面意思是“狗和猪都不如”,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或者德行非常低劣,甚至不及狗和猪。它表达了对某人或某事的极度鄙视和否定,强调其道德沦丧。
成语来源
“狗彘不若”出自《论语·卫灵公》,原文为“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恺恺焉如也。’”后文提到“狗彘之畜,不可以言道”。孔子用此比喻那些没有道德和教养的人,强调了道德的低下。
使用场景
该成语通常用于批评或指责那些道德败坏、行为不端的人。它可以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作为人物性格的描写,也可以在日常对话中,用于形容某些不良现象或行为。例如,在社会评论中提到某些公众人物的丑闻时,可以使用该成语来表达失望和愤怒。
示例句子
- 他为了个人利益,毫不顾及他人的感受,真是狗彘不若。
- 在这个追求利益的社会中,有些商人狗彘不若,令人失望。
- 他的所作所为,让我觉得他狗彘不若,实在无法忍受。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不齿于人”:指不值得与人相提并论,形容极其低劣。
- “卑鄙无耻”:用来形容品德极其低下、毫无羞耻心。
-
反义成语:
- “品德高尚”:形容道德修养高,行为端正。
- “仁义之士”:形容有仁爱和义气的人,强调高尚的道德品质。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孔子强调的德行和道德规范是社会评价一个人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成语“狗彘不若”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道德沦丧的强烈反感。在现代社会中,虽然道德标准可能有变化,但对于一些极端不道德行为的批评依然存在,成语仍然具有其适用性。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常常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表达愤怒和不满。使用这个成语时,能引发对不道德行为的深刻反思,提醒人们关注道德和伦理的价值。
个人应用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一位同事,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甚至损害了团队的整体利益。面对这样的行为,我不禁想到了“狗彘不若”,用来形容他的所作所为。
创造性使用
在某个故事中,主人公面对一个贪婪的商人,愤怒地说道:“你连狗彘都不如,真是令人作呕!”通过这样的对话,不仅突出了人物的情感,也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lower than a snake's belly”,用来形容某人道德低下。这种跨文化的比较显示了道德评价在不同文化中的普遍性,但具体表达和文化内涵可能有所不同。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狗彘不若”的学习,我意识到道德的价值在语言表达中是多么重要。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更加关注社会中的道德问题,促使我在日常生活中坚持自己的道德标准。
来源:人也,忧忘其身,内忘其亲,上忘其君,则是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
来源:-- 《荀子·荣辱》
引证:
《晋书·王敦传》:“敦曰:‘此人狗彘不若,何足为患!’”
《后汉书·袁绍传》:“绍曰:‘此人狗彘不若,何足为虑!’”
《汉书·王莽传下》:“莽曰:‘此人狗彘不若,何足为用!’”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笑曰:‘此人狗彘不若,何足为谋!’”
《左传·宣公十五年》:“狗彘不若,何以立于天地之间?”
例句:你这~的万恶败类。
狗彘不若成语接龙
狗彘不若字义分解
若
1.(bōrě):智慧(佛经用语)。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2.同本义。
3.如同;像。
4.择菜。
5.引申为选择。
6.同,相当。
狗
1.(形声。从犬,句(gōu)声。本义:犬。原指小犬。后为狗犬的通称)。
2.同本义。
3.古代特指未长毛的小狗崽。
4.比喻坏人。
5.指事之失度或人之失意。
彘
1.(象形。小篆字形。矢声,其余象猪头、脚。本义:彘本指大猪,后泛指一般的猪)。
2.同本义。
3.又。
4.又。
5.地名,故址在今山西霍县东北。
6.姓。
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