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身报国的意思
基本定义
“杀身报国”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为用自己的生命来回报国家。它表达了一种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强调在国家遭遇危难时,愿意牺牲自己以保卫国家的决心。
成语来源
该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忠臣烈士,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誓言以身殉国。历史上许多忠臣,例如岳飞、文天祥等,均表现出这种精神。成语中“杀身”意指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报国”则体现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
使用场景
“杀身报国”常用于描述那些为了国家利益而勇于牺牲自己的英雄人物。在文学作品中,这一成语常用于描写忠诚的士人或将领的壮志豪情。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对国家的热爱与奉献精神。在演讲中,尤其是爱国主题的演讲中,也常用此成语来激励人们为国家贡献力量。
示例句子
- 在国家危机时刻,许多青年纷纷响应号召,誓言“杀身报国”。
- 他以“杀身报国”为信念,投身于抗击敌人的行列。
- 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达了“杀身报国”的坚定信念。
-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士兵为了国家而“杀身报国”的感人故事。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报国捧心:意指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
- 舍生取义:为正义而舍弃生命,强调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
-
反义成语:
- 苟且偷生:指为了个人利益而放弃原则,强调自私生存的态度。
- 见利忘义:形容为了利益而抛弃道义,强调背叛忠诚的行为。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诚和牺牲精神是被高度赞扬的美德,“杀身报国”体现了民族精神和历史传承。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适用于表达对国家的热爱,尤其在国家遭遇重大灾难或冲突时,更显得深刻和鼓舞人心。
情感与联想
“杀身报国”让我联想到许多历史上英勇牺牲的英雄,他们为了理想和信念而不惜生命,令我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敬意和责任感。这也激励我在生活中要有为他人、为社会的奉献精神。
个人应用
在我生活中,我曾参与过一次志愿活动,为灾后重建贡献了一些力量。在活动中,我感受到团队成员们的“杀身报国”精神,大家都愿意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风雨如晦国难当,
英雄志在杀身旁。
家国情怀何所惧,
热血沸腾报国长。
这首诗表达了在国家面临困境时,英雄们愿意献身的决心。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有类似的表达,如“to die for one’s country”,同样强调为国家献身的精神。但西方的历史背景和英雄叙事可能更强调个人的英雄主义,而中国更注重集体的责任感和忠诚。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杀身报国”的深入理解,我认识到这一成语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追忆,更是对现代社会中爱国情怀的召唤。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面临选择时,能够更清晰地思考个人与国家、集体之间的关系。
来源:臣又多幸天皇任之以股肱,誓期杀身报国,致一人于尧舜。
来源:-- 唐·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
引证: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曰:‘臣闻之,杀身以成仁,非所以求生也。’”
《后汉书·班超传》:“超曰:‘臣闻之,杀身以报国,非所以求生也。’”
《汉书·王莽传》:“莽曰:‘吾闻之,杀身以成仁,非所以求生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曰:‘吾闻之,忠不必用,贤不必以,故伍子胥杀身以报国。’”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子犯曰:‘臣闻之,杀身以成仁。’”
例句:舍命于家,就死成仁,~。
杀身报国成语接龙
杀身报国字义分解
身
1.(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2.同本义。
3.物件的主体部分。
4.自己,自身。
5.生命,性命。
6.地位或身分。
杀
1.(形声。从殳,杀声。古字作“杀”,甲骨文字形,在人(大)的下方做上一个被剁的记号,表示杀。殳(shū):兵器。从殳表示与杀有关。本义:杀戮)。
2.同本义。
3.攻杀,激战。
4.凋落。
5.败坏;衰败。
6.旧称臣杀君,子杀父母为弑。
报
1.(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niè)”。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读fǔ。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2.同本义。
3.又。
4.报答,报酬。
5.报告,答复。
6.报复。
国
1.(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2.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3.国都,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又称国城,国邑。
4.国家。
5.古代王、侯的封地。
6.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