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ǎngérdàilǎo,jīfáng

养儿待老,积谷防饥

拼音 yǎng ér dài lǎo fáng

繁体 養兒待老,積穀防饑

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可分开使用"

近义词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养儿代老,积谷防饥

养儿待老,积谷防饥的意思

指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保存谷物为防备饥荒。同“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来源:养儿待老,积谷防饥。”你我年过四旬,尚无子嗣。光阴似箭,眨眼头白。百年之事,靠着何人?’

来源:--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二卷:“宋敦一日对浑家说:‘自古道

引证

《清史稿·食货志》:“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明史·食货志》:“养儿以待老,积谷以备饥。”

《宋史·食货志》:“养儿以备老,积谷以防饥。”

《汉书·食货志上》:“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管子·牧民》:“养子以待老,积谷以备饥。”

例句常言道:“~。”

养儿待老,积谷防饥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jī), 饣部,共5画

1. (形声。从食,幾(jī)声。本义:荒年,五谷无收)。

2. 同本义。

3. (“飢”与“饑”的区别在于,“飢”指肚子饿,“饑”指饥荒。在先秦不相混同,到后来才逐渐通用。“飢”、“饑”现在均简化为“饥”)。

4. 吃不饱。

5. 荒年,五谷无收。

6. 古国名。

读音(fáng), 阝部,共6画

1. (形声。从阜,方声。本义:堤坝)。

2. 同本义。

3. 地名。

4. 春秋陈邑,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北。

5. 春秋鲁地。在今山东省费城县东北。

6. 春秋宋地,后属鲁,在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南。

读音(gǔ,yù), 谷部,共7画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水形而不全,表示刚从山中出洞而尚未成流的泉脉;下面象谷口。“谷”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两山之间狭长而有出口的低地,往往包含一个流域)。

2. 同本义。

3. 两山之间的水流。

4. 泛指水流。

5. 困穷 。引申为困境。

6. 谷类植物或粮食作物的总称。

1. ——“吐谷浑”(Tǔyùhún):我国古代西部民族名。

读音(lǎo), 耂部,共6画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手里拿着拐杖的老人形。本义:年老,衰老)。

2. 五十至七十岁的高龄。

3. 历时长久。

4. 排行在最后的。

5. 老年;晚年。

6. 又。

读音(jī), 禾部,共10画

1. (形声。从禾,责声。从“禾”,表示与农作物有关。本义:堆积谷物)。

2. 同本义。

3. 累积;堆叠。

4. 蕴积,积蓄。

5. 滞留。

6. 累计。

读音(dài,dāi), 彳部,共9画

1. (形声。从彳(chì),寺声。本义:等待,等候)。

2. 同本义。

3. 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对待。

4. 招待。

5. 需要。

6. 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

1. [口语]暂时停留,逗留,迟延

2. [口语]无目的地消磨时间或在某处逗留

读音(yǎng), 丷部,共9画

1.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2. 供养,奉养;抚育。

3. 饲养。

4. 生育。

5. 培养,修养。

6. 保养。

读音(ér,er), 儿部,共2画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2. 同本义。

3. 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4. 我。

5. 子女对父母的自称。

6. 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

养儿待老积谷防饥意思

养儿待老积谷防饥 未雨绸缪

养儿待老积谷防饥增广贤文其十三

养儿待老积谷防饥翻译

养儿待老积谷防饥什么意思

养儿待老积谷防饥解释

养儿待老积谷防饥增广贤文

养儿代老,积谷防饥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增广贤文养儿防老,积谷防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