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耳之学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口耳之学”字面意思是通过口耳相传的知识,强调一种表面而非深入的学。它通常用于形容那些仅仅通过听说而得来的知识,缺乏实质性和深度的学。
成语来源
“口耳之学”出自《论语》,其背景与孔子的教育理念密切相关。孔子提倡的是“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的学*方式,即强调实践和亲身体验的重要性。该成语反映了对那种仅依赖言语传授而缺乏实际理解的知识态度的批评。
使用场景
“口耳之学”常见于教育、学术讨论及批评性对话中。在文学作品中,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角色的知识浅*。在演讲中,演讲者可能会引用这个成语来强调实用知识的重要性。
示例句子
- 他的知识大多是口耳之学,缺乏实际的研究和探索。
- 学*不能仅依赖口耳之学,还需要通过实践来深化理解。
-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人只会停留在口耳之学的层面,无法真正掌握知识。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纸上谈兵”:形容空谈理论,不切实际。
- “耳濡目染”:指在耳边听到、眼前看到而受到影响,强调表面影响。
-
反义成语:
- “学以致用”: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强调知识的实际运用。
- “实事求是”:强调从实际出发,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实学”的价值,认为只有通过实践和深入的学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口耳之学”则被视为对这种实学的偏离。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迅速,很多人获取知识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但“口耳之学”依然提醒我们要注重知识的深度和实用性。
情感与联想
“口耳之学”让我联想到很多现代人对知识的肤浅理解。面对信息的海洋,很多人可能只是在表面上浏览,而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实践,这种现象让我感到担忧。
个人应用
在我的学*过程中,我曾经经历过“口耳之学”的阶段。例如,刚接触某个新领域时,我只是通过听讲座和阅读一些表面资料来了解,而并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或实践。后来我意识到,只有通过实际操作和深入研究,才能真正掌握这个领域的知识。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口耳之学”:
书海浮沉耳闻多,
纸上谈兵难入河。
深耕细作求真知,
实践为王方可歌。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book learning”,用以形容仅仅通过书本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的人。虽然意境相近,但“口耳之学”更加强调口头传授的方式及其局限性。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口耳之学”的学*,我深刻体会到知识的获取不仅仅依赖于听说,更需要深入的思考和实践。这一成语提醒我要不断追求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尤其在现代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更加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与实践能力。
来源:小人之学耳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来源:-- 《荀子·劝学》
引证:
《庄子·外物》:“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汉书·艺文志》:“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荀子·劝学》:“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例句:是当时虽从事于经义,亦皆~。
口耳之学成语接龙
口耳之学字义分解
耳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同本义。
3.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4.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5.退后,居次。
6.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学
1.(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2.同本义。
3.模仿。
4.讲述,说。
5.讲学。
6.学校 。又曾称学庐、学教、学馆、学堂、学宫、学院、学屋、学园。
口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3.出入通过的地方。
4.又。
5.又。
6.口才。
之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