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òngtiāndì,gǎnguǐshén

动天地,感鬼神

拼音 dòng tiān gǎn guǐ shén

繁体 動天地,感鬼神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感人的事迹等"

近义词 动天地,泣鬼神

动天地,感鬼神的意思

动:感动;感:感动。使天地鬼神受到感动。形容事迹或作品十分感人。

来源:诗之极致,可以动天地,感鬼神。

来源:-- 金·元好问《陶然集诗序》

引证

《诗品序》:“诗者,所以动天地,感鬼神,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也。”

《文心雕龙·神思》:“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文。”

《汉书·艺文志》:“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左传·宣公十五年》:“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礼。”

例句诗之为教,其效至于~。

动天地,感鬼神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guǐ), 鬼部,共9画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人”字,上面象一个可怕的脑袋(非“田”字),是人们想象中的似人非人的怪物。“鬼”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鬼”的字大多与迷信、鬼神有关。本义: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有“灵魂”,称之为“鬼”)。

2. 同本义。

3. 万物的精怪。

4. 用于对小孩等表示爱昵的称呼 。如小鬼;机灵鬼。

5. 对人表示轻蔑的称呼。如小气鬼,吝啬鬼

6. 隐密不测。

读音(shén), 礻部,共9画

1. (会意。从示申。“申”是天空中闪电形,古人以为闪电变化莫测,威力无穷,故称之为神。本义:神灵)。

2. 传说中的天神,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或主宰者。

3. 泛指神灵。

4. 精神。

5. 表情;神色。

6. 神奇;神异。

读音(gǎn), 心部,共13画

1. (形声。从心,咸声。本义:感动)。

2. 同本义。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

3. 感应,影响。

4. 感触;触动感慨。

5. 感谢;感激。

6. 感慨,感伤。

1. 假借为“撼”。摇动。

2. 假借为“憾”。怨恨。

读音(tiān), 大部,共4画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2. 同本义。

3. 古代的墨刑。在额头上刺字的刑罚。

4. 《其人天且劓。——《易·睽卦》。虞注:“黥额为天。”。

5. 天空。

6. 天帝,上天。古人以天为万物主宰者。

读音(dì,de), 土部,共6画

1. 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1.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2. 同本义,与“天”相对。

3. 地面;陆地。

4. 土地;田地。

5. 领土,属地;地区 。

6. 地方;场所。

读音(dòng), 力部,共6画

1.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2. 同本义。

3. 摇动,震动,移动。与“静”相对。

4. 动摇;震撼。

5. 触动感应;感动。

6. 萌动。

动天地,感鬼神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

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是什么意思

动天地感鬼神

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出自哪里

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翻译

动天地感鬼神 非诚信不可

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出自

动天地感鬼神翻译

动天地感鬼神用了什么修辞格

感天动地泣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