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如雷霆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动如雷霆”字面意思是形容行动迅速、果断,像雷霆一样迅猛。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或事物的动作非常快速且具有强大的力量,常用来形容军事行动、领导决策等场合中表现出色的迅速反应。
成语来源
“动如雷霆”出自《孟子·告子下》,书中提到“动如雷霆”,用来形容君主或领袖在处理事务时的果断和迅速。雷霆象征着自然界中最为迅猛的力量,因此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行动迅速而有力。
使用场景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下使用:
- 文学作品:描写战争场景或英雄人物的英勇行为。
- 日常对话:形容朋友迅速做出决定或行动。
- 演讲:在鼓舞士气时,用来强调决策的重要性和果断性。
示例句子
- 在这场比赛中,球队的反击动如雷霆,迅速打破了对方的防线。
- 他在危急时刻的决策动如雷霆,让我们得以脱离险境。
- 这位将军在战场上的表现动如雷霆,令人敬佩。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迅疾如风:形容行动非常迅速。
- 雷厉风行:形容做事迅速而有力。
-
反义成语:
- 拖泥带水:形容做事迟缓。
- 缓慢如龟:意指行动极其缓慢。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雷霆常被视为威严和力量的象征,因此“动如雷霆”在军事和领导的语境中尤为常见,强调的是果断与迅速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尤其在商业和管理中,快速决策和行动被认为是成功的关键,因此该成语也体现了现代社会对效率的追求。
情感与联想
“动如雷霆”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联想到雷电交加的场景,传达出一种力量和速度的结合,常常让人感到振奋和激励。在表达时,可以用来传递紧迫感和重要性。
个人应用
在工作中,我曾遇到一个项目的关键决策需要迅速做出。当时我想起“动如雷霆”,于是鼓励团队以果断的态度解决问题,最终在短时间内推动了项目的进展。
创造性使用
在深秋的夜空中, 雷霆掠过,风声呼啸, 他决策如电光火石, 动如雷霆,直击心扉。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swift as lightning”或“quick as a flash”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这些表达同样强调速度和果断,但可能在文化内涵上不如“动如雷霆”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象征意义。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动如雷霆”的学,我认识到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它还蕴含着文化和情感的深厚内涵。在日常生活和学中,灵活运用成语不仅能提升表达的生动性,还能更深入地理解和传达思想。
来源:难知如阴,动如雷霆。
来源:-- 《孙子·军争》
引证: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乃自力劳军,令军中促为攻具,进复攻之,与布相守百余日。蝗虫起,百姓大饿,布粮食亦尽,各引去。秋九月,太祖还鄄城。布到乘氏,为其县人李进所破,东屯山阳。于是绍使人说太祖,欲连和。太祖新失兖州,军食尽,将许之。程昱止太祖,太祖从之。冬十月,太祖至东阿。是岁谷一斛五十余万钱,人相食,乃罢吏兵新募者。陶谦死,刘备代之。”
《后汉书·皇甫嵩传》:“嵩乃约期会战,先以轻兵挑战,战良久,乃纵精兵击之,动如雷霆,大破之。”
《汉书·王莽传下》:“莽遣使者即赦城中诸盗,皆赦之,使者至,会众兵,动如雷霆,城中震恐。”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将伐曹,曹伯惧,出其宝以献晋侯,晋侯受之,乃还。晋侯之将伐曹也,动如雷霆,曹人震恐。”
动如雷霆成语接龙
动如雷霆字义分解
霆
1. (形声。从雨,廷声。“霆、電”实同一词,后来岐为二义,其声曰霆,其光曰電。轻雷或无电,疾雷必有电,故霆的本义:为疾雷,为霹雳)。
2. 同本义。
3. 闪电。
4. 震动。
雷
1. (象形。甲骨文,中间象闪电,圆圈和小点表示雷声。整个字形象雷声和闪电相伴而作。小篆变成了会意字,从雨,下象雷声相连之形,表示打雷下雨。本义: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巨响)。
2. 同本义。
3. 剧响,巨大声响 。
4. 古酒器名。
5. 打雷。
6. ,敲击。
1.
如
1.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2. 同本义。
3. 好像, 如同。
4. 比得上,及。
5. 去,往。
6. 遭遇,际遇。
动
1.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2. 同本义。
3. 摇动,震动,移动。与“静”相对。
4. 动摇;震撼。
5. 触动感应;感动。
6. 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