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意思
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引证:
《汉书·韩信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资治通鉴·汉纪二》:“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定陇西、北地、上郡。”
《汉书·高帝纪》:“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定陇西、北地、上郡。”
《史记·高祖本纪》:“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定陇西、北地、上郡。”
例句: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攻定三秦,动取五国。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成语接龙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字义分解
陈
1.(形声。从阜,从木,申声。本义:地名。古宛丘地,春秋时陈国国都,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引申为姓氏)。
2.古国名 。在今河南省东部和安徽省北部一带。
3.陈朝 。朝代名。南朝之一。公元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国号陈。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后被隋所灭。
4.战阵;行列。
5.陈设,陈列。
6.述说。
道
1.(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2.同本义。
3.道德,道义、正义。
4.道教的教义。
5.道教;道士。
6.路程;行程。
渡
1.(形声。从水,度声。本义:渡过,过水)。
2.同本义。
3.通过,由此地、此时移到彼地彼时。
4.摆渡处(常用于地名)。
5.渡船。
栈
1.(形声。从木,戔(jiān)声。本义:牲口棚)。
2.同本义。
3.古代用竹木条横排编成车箱的轻便车子。
4.栈道。
5.姓。
暗
1.(形声。从日,音声。本义:昏暗)。
2.同本义。与“明”相对。
3.昏昧,愚昧;不明白。
4.隐秘。
5.默默地。
6.秘密;暗中。
明
1.(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jiǒng),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2.同本义。与“昏暗”相对。
3.明白,清楚。
4.圣明,明察,明智。
5.明显,明确。
6.明艳, 鲜明。
修
1.(形声。从彡(shān),攸(yōu)声。“彡”有装饰义。本义:修饰,装饰)。
2.同本义。
3.整修;修理。
4.兴建;建造。
5.整治。
6.实行;从事某种活动。
仓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盖儿,中间象一扇门,下面是进出的口儿,合起来表示仓库这个概念。本义:粮仓)。
2.同本义。
3.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