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意思
子女出远门在外,做母亲的心里总是牵挂不已。形容母爱真挚深厚。
来源:你这个冤家,在何处饮酒,这早晚方回,全不知儿行千里母担忧。
来源:--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二十四回
引证:
《明诗别裁集·杨慎·母别子》:“儿行千里母担忧,母在千里儿不愁。”
《宋诗钞·陆游·示儿》:“儿行千里母担忧,母在千里儿不愁。”
《全唐诗·白居易·母别子》:“儿行千里母担忧,母在千里儿不愁。”
《古诗十九首·其十》:“儿行千里路,母心千里忧。”
《战国策·齐策四》:“儿行千里,母心悬悬。”
例句: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40回:“逢年过节,老太太时常想念,不过是~。”
儿行千里母担忧成语接龙
儿行千里母担忧字义分解
里
1. (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2. 同本义。
3. 内,中。与外相反。
4. 时候。
5. 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位置;处所。
6. (会意。从土,从田。从“田”,含有区分界域的意思。本义:里弄;街巷)。
行
1. (象形。本义:道路)。
2. 同本义。
3. 直排为行,横排为列。
4. 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
5. 队伍,军队。
6. 行业。原指工商业中的类别,后亦泛指职业。
1. 刚强。
1. ——“道行”(dàohéng):僧道修行的功夫,比喻技能本领。
1.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2. 同本义。
3. 出游;出行;出动。
4. 运行。
5. 流动,流通。
6. 流行;流传。
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母亲有乳之形。本义:母亲)。
2. 同本义。
3. 本源。
4. 女师。古时以妇道教子女的女教师。
担
1. (形声。从手,詹声。本义:用肩挑)。
2. 同本义。
3. 承当,承担。
1. 扁担和挂在两头的东西。
2. 中国重量单位。旧制一百斤为一担,今以百市斤为一市担。
忧
1. (本字古作上“页”(xie)下“心”。会意。心中有了忧愁,必然在脸上(用“页”即人头代表)反映出来。后加“攵”(suī表示行走),形成“憂”字。“忧”是形声字。本义:担忧;发愁)同本义。
2. 居丧 。多指居父母丧。
3. 忧患,祸患。
4. 姓。
千
儿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2. 同本义。
3. 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4. 我。
5. 子女对父母的自称。
6. 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