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衷之言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由衷之言”由“由衷”和“之言”组成。字面意思是“由内心发出的言语”。基本含义是指出于真心、诚恳的言辞,通常用来形容说话者的真实感受和真诚态度。
成语来源
“由衷之言”出自古代文献,强调发自内心的诚意。在《论语》中,孔子提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反映了言语的真诚和实际行动的重要性。虽然没有具体的典故与“由衷之言”直接相关,但它所表达的价值观在古代文化中具有广泛的共鸣。
使用场景
该成语在多种语境中都能使用,包括:
- 文学作品:描绘人物的内心独白或情感表达。
- 日常对话:在朋友间交流时,以表达真诚的建议或看法。
- 演讲:演讲者通常会用“由衷之言”来强调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是经过深思熟虑且诚恳的。
示例句子
- 我发自由衷之言,希望你能珍惜眼前的机会。
- 他的由衷之言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 这封信是我由衷之言的表达,请你认真看待。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真心诚意:强调真诚的态度和心意。
- 肺腑之言:形容发自内心的真话。
-
反义成语:
- 虚情假意:形容表面上的关心和情感,实际上并不真诚。
- 口是心非:指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表明不真诚。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现代社会,真诚与诚信被广泛重视,“由衷之言”可以看作是一种社交礼仪的体现。尤其在商业交往和人际关系中,诚恳的沟通有助于建立信任,促进合作。
情感与联想
“由衷之言”常常让我联想到真挚的情感和深厚的人际关系。在表达真心时,常常能感受到一种温暖和互信,这种情感反应使我更加重视沟通中的真诚。
个人应用
在一次与朋友的深入交流中,我用“由衷之言”来表达我对他选择的支持。我的真诚让他感到温暖,也使我们的友谊更加深厚。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
心声如泉涌,言语由衷出,
愿君听此言,真情永不负。
这段诗句中,使用“由衷之言”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展示了其灵活性和表现力。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sincere words”或“heartfelt words”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思想都是强调真诚和诚恳的情感。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由衷之言”的学习,我更加理解了真诚的重要性。在语言学习中,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不仅有助于沟通,也能加强人际关系的信任。这一成语在我的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提醒我在交流时保持真实与诚恳。
来源:随其人之性情学问境地,莫不有由衷之言。
来源:-- 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引证:
《庄子·外物》:“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孟子·滕文公上》:“孟子曰:‘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小人之言也,带以上而道亡焉。’”
《论语·子罕》:“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僭而无征,故怨近于其身。”
例句:这番话是我的~。
由衷之言成语接龙
由衷之言字义分解
言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衷
1.(形声。从衣。中声。本义:贴身的内衣)。
2.同本义。
3.内心。
4.中心,中央。
5.贴身穿着;穿在里面。
6.引申为包围。
1.适合,恰当。
由
1.(《说文》无“由”字,古字字形)。
2.树木生新枝。亦泛指萌生。
3.经,由。
4.行走。
5.(yǐ)。用。
6.任用。
之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