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āochúnsàn

浇醇散朴

拼音jiāochúnsàn

繁体澆醇散樸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社会风气"

近义词浇淳散朴

浇醇散朴的意思

基本定义

“浇醇散朴”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浇水于醇酒,使其变得稀,散去质朴”。其基本含义是指把浓厚、真实的东西弄得稀而失去本质,通常用来形容某些事情或人逐渐变得庸俗、平淡。

成语来源

“浇醇散朴”的具体历史背景和典故并不明确,但它可以被理解为对古代文化中对酒的比喻,酒在古代被视为一种高雅的饮品,象征着文化的深度和纯粹。将浓酒浇水稀释,便意味着对文化或内涵的贬低与消散。

使用场景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下使用,包括:

  • 文学作品:用来形容文化或艺术作品的变迁。
  • 日常对话:当谈及某些人或事物的变化时,可以形容其逐渐失去本质。
  • 演讲:在讨论社会现象时,指责某些趋势的庸俗化。

示例句子

  1. 近年来,许多优秀的传统艺术逐渐被商业化,真是令人痛心,仿佛在浇醇散朴。
  2. 当代年轻人对经典文学的理解似乎越来越浅*,文化的深度正遭受浇醇散朴之苦。
  3. 我们必须反思这种浇醇散朴的趋势,以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逐渐淡化”:形容事物逐渐失去原有的特点。
    • “丧失本色”:指失去原有的特质或风格。
  • 反义成语

    • “回归本真”:指回到事物的本质和真实状态。
    • “提炼精华”:强调保留事物的核心价值和精髓。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和商业化的推进,许多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面临着“浇醇散朴”的威胁。人们在追求快速和娱乐的同时,往往忽略了文化的深度和内涵,这种现象引发了社会对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关注。

情感与联想

“浇醇散朴”让我感到一种忧虑和惋惜。它提醒我们珍惜那些真实和深刻的东西,警惕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对文化内涵的逐渐淡化。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次文化活动的变迁。原本那个活动强调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但随着商业利益的介入,活动变得越来越娱乐化,失去了原有的深度。我在与朋友的讨论中提到过“浇醇散朴”,以表明我的观点。

创造性使用

在一次诗歌创作中,我写道: “岁月如流,浇醇散朴, 曾经的辉煌,今何处寻? 文化的根,需守护之, 愿于此刻,重燃旧梦。”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有类似“diluting the essence”的表达,指将某种事物的精华稀释。这样的表达同样反映了对文化和艺术本质的关注。

反思与总结

通过学*“浇醇散朴”,我认识到在日常生活和语言表达中,我们需要保持对事物本质的关注。这个成语不仅是对文化现象的反思,也提醒我们在表达时要追求真实和深刻。

来源:施及周室,浇醇散朴,离道以为伪,险德以为行。

来源:-- 《文子·上礼》

例句这种思潮会让社会风气~。

浇醇散朴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chún), 酉部,共15画

1.(形声。本义:酒味浓厚)。

2.同本义。

3.淳朴;质朴。

4.无杂质。

5.任何一类在结构上类似乙醇的化合物 ,可看作烃的羟基衍生物,并按照羟基的数目而分类(如一元醇、二元醇、三元醇和多元醇)或者按照分子的结构而分类。

读音(jiāo), 氵部,共9画

1.(形声。从水,尧声。本义:沃灌,灌溉)。

2.同本义。

3.浮薄。浅薄。

读音(pǔ,pò,pō,piáo), 木部,共6画

1.姓(明代有朴素)。

1.(形声。左形,右声。古代二字意义不同。“朴”,本义:树皮。《说文》:“木皮也。”王褒《洞箫赋》:“秋蜩不食抱朴而长吟兮。”)。

2.榆科,朴属植物的泛称 木名,落叶乔木,高五六丈,叶形椭圆而尖,上部缘边有锯齿,花细小,色淡黄。实为球形小肉果,黄赤色,味甘可食。木材可制器具。

3.大木材。

4.没有晾干的鼠肉。

5.质朴

1.(形声。从木,菐声。本义:未加工的木材)。

2.同本义。

3.本质;本性。

4.货物的成本。

5.砍伐整理。

6.击,打。

读音(sàn,sǎn), 攵部,共12画

1.逍遥,懒散。

2.潇洒;洒脱。

3.挂名职务,没有或很少有工作却可以领工资。

4.杂乱;错杂。

5.零碎;不集中的。

6.粗疏 [careless;inatten-tive]。如:散落(疏忽);散拙(散漫粗疏)。

1.(本义:分散)。

2.同本义。

3.散发,使分散。

4.敞开。

5.排遣。

6.逃,逃走。

浇醇散朴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

浇醇散朴是什么意思

浇淳散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