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遏行云的意思
基本定义
“响遏行云”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字面意思是“声音能够阻挡行云”,形容声音洪亮,能够传得很远,甚至影响到天空中飞行的云彩。它通常用来形容歌声或乐声美妙动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成语来源
“响遏行云”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原文为“响遏行云,流响遏云”。李白以豪放的个性和杰出的诗才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慨。在这里,用“响遏行云”来形容音乐或声音,突出了声音的高亢和穿透力。
使用场景
该成语可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的描写中,尤其是在涉及音乐、歌唱或演讲的场景。例如,在描述一位歌者的歌声时,可以说:“她的歌声如同响遏行云,让人陶醉。”在日常对话中,也可用来形容某个演讲者的声音洪亮有力。
示例句子
- 她的声音如响遏行云,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 在那场音乐会上,乐队的演奏响遏行云,令人心潮澎湃。
- 他的演讲犹如响遏行云,深深打动了听众的心。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音容宛在:指声音和形容似乎仍然在耳边,强调声韵的动人。
- 余音绕梁:形容音乐的余音缭绕,令人回味无穷。
-
反义成语:
- 无声无息:形容没有声音,非常安静。
- 鸦雀无声:形容环境极其安静,连鸟叫声都听不见。
文化与社会背景
“响遏行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于描述音乐的美好,反映了古人对音乐的高度重视与追求。在现代社会,虽然音乐的表现形式多样,但这一成语仍然适用于形容那些能够触动人心的歌声或乐曲,尤其在音乐、戏剧等艺术领域仍具有重要的适用性。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清新、激昂的情感反应,联想起那种能够穿透心灵的音乐。它传达出一种力量和美感,能够在表达时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曾参加过一场音乐会,演出者的声音让我想起“响遏行云”这个成语。那时,我深刻体会到音乐的魅力,感受到声音的力量如何能够影响听众的情绪和氛围。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响遏行云”:
月照山川夜色寒,
歌声一曲响遏行云。
人间事迹如烟散,
唯有此音长驻心。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响遏行云”的表达可以是“music that resonates”,强调音乐的共鸣和影响力。尽管文化背景不同,但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力量在不同语言中都有类似的表达。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响遏行云”的深入分析,我意识到这一成语不仅在文学和艺术中有重要意义,也在日常交流中能够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它提醒我们,声音和音乐的力量是无穷的,能够触动人心,激发情感。
来源:抚节悲歌,声振林术,响遏行云。
来源:-- 《列子·汤问》
引证:
明·汪廷讷《广陵月》第二出:“真个是遗声振木,响遏行云。”
宋·晏殊《山亭柳·赠歌者》词:“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
唐·赵嘏《闻笛》诗:“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
《文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清歌遏翔云,艳舞有馀闲。”李善注:“《列子》曰:‘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故事:战国时期秦国歌手薛潭向歌唱家秦青拜师学艺,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薛潭的技艺有了很大的提高,就向老师辞行。秦青在郊外设宴送行,席间唱了一曲十分悲壮的歌曲,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觉得十分惭愧,于是留下继续学习
例句:跟手又唱第二出,便是《一夜九更天》,用老生挂白须,扮老人家,唱过岭时,全用高字,真是~。
响遏行云成语接龙
响遏行云字义分解
遏
1.(形声。从辵(chuò),曷声。本义:抑制;阻止,阻拦)。
2.阻止。
3.断绝。
4.伤害。
5.遮拦;遮蔽。
6.堰。
行
1.(象形。本义:道路)。
2.同本义。
3.直排为行,横排为列。
4.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
5.队伍,军队。
6.行业。原指工商业中的类别,后亦泛指职业。
1.刚强。
1.——“道行”(dàohéng):僧道修行的功夫,比喻技能本领。
1.(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2.同本义。
3.出游;出行;出动。
4.运行。
5.流动,流通。
6.流行;流传。
响
1.(形声。从口,鄉声。本义:回声)。
2.同本义。
3.声音。
4.音讯。
5.清晰地发出声音。
云
1.(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2.同本义。
3.大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小水滴或水粒,或与雨共存时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做云。
4.比喻轻柔舒卷如云之物。
5.借指高空。
6.云南省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