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见乎言的意思
基本定义
“情见乎言”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情感体现在言语之中”。它指的是一个人的情感、思想通过言语表达出来,通常强调言语的真诚和情感的流露。
成语来源
“情见乎言”出自《论语·卫灵公》,原文为“君子之言,见于其情”。意思是君子的言语反映出他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这一成语传达了言语与情感之间的紧密联系,强调了真诚表达的重要性。
使用场景
该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演讲、对话等场合,表示在交流中,情感是通过言语展现出来的。比如,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可以通过角色的对话表达他们的情感状态;在演讲中,演讲者可以通过语气、语调和内容传达自己的感情。
示例句子
- 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情感真切,情见乎言,让人深受感动。
- 他在辩论中的表现很精彩,虽然逻辑严谨,但情见乎言,显露了他对这个问题的热爱。
- 她的信中写道,情见乎言,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我的思念。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言之有物:指说话有内容,有实质意义,强调言语的充实。
- 情真意切:形容感情真挚,言语中流露出真实的情感。
反义成语:
- 口是心非:嘴上说的与内心真实想法相反,强调言语与情感的矛盾。
- 言不由衷:说的话不符合内心真实的想法或感情,指言语的虚假。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言语被视为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古人讲究“情感真挚”的沟通方式,强调言语的真诚与情感的真实。现代社会中,虽然沟通方式多样化,但“情见乎言”的理念仍然适用,尤其是在商业谈判、公共演讲和个人关系中,真诚的表达仍被视为重要的沟通技巧。
情感与联想
“情见乎言”给人带来一种温暖和亲近感。它提醒我们在交流中,不仅要关注信息的传达,还要注重情感的表达。这样的联想促使我在与人沟通时更加关注对方的情感需求,努力使交流更具温度。
个人应用
在我生活中,曾经有一次和朋友的深夜长谈,我们讨论了各自的梦想与烦恼。那时候,我意识到我们的情感通过言语得到了释放,彼此的理解与支持让我们的友谊更加深厚。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情感的表达是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故事中,我可以这样写: 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月光洒在窗边,李明坐在书桌前,笔在纸上轻轻游走。他写道:“每当我想起你,心中便涌起温暖的潮水,情见乎言,愿你能感受到我的思念。”这样的表达让他的情感通过文字传达给远方的朋友。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emotions are expressed through words”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虽然不同文化中对情感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情感通过言语传递的理念在各国文化中都是普遍存在的。比如,西方文化中重视直接表达情感,而东方文化则可能更加含蓄,但都强调了言语与情感的关联。
反思与总结
“情见乎言”这一成语让我认识到,在交流中,情感的表达是不可或缺的。它不仅仅是语言的技巧,更是人与人之间建立深厚关系的桥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情感的传递,让沟通变得更加真诚和有意义。
来源:夫其高吟俟时,情见乎言,志气所存,既已定于其始矣。
来源:--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谓为信然”裴松之注
引证:
《宋史·文苑传·苏轼》:“轼为文,情见乎言,言发于心,故其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文选·陆机·文赋》:“情见乎言,言以足志,文以足言。”
《汉书·司马相如传》:“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说,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意。相如曰:‘情见乎言,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作《离骚》,其辞曰:‘情见乎言,言出乎心。’”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情见乎言,言不可不慎也。”
情见乎言成语接龙
情见乎言字义分解
言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见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目”,下面是“人”。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本义:看见,看到)。
2.同本义。
3.进见;会见。
4.遇到;碰见。
5.听到。
6.观察;知道;了解。
1.“现”的古字。显现;出现;实现。
2.介绍,推荐。
3.(“现”的古字)。
4.现有;现成。
5.现在。
情
1.(形声。从心,青声。本义:感情)。
2.同本义。
3.本性。
4.爱情。
5.实情,情况。
6.私情;人情;情分。
乎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声音上扬,下面的符号表示舒气。“乎”是“呼”的本字。当“乎”借作语气词、介词用之后,就另造了一个从“口”的形声字“呼”。本义:吐气)。
2.同本义。
3.表示疑问或反诘。
4.相当于“吗”。
5.表示感叹语气或呼告。
6.表示祈使或命令语气。相当于“啊”、“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