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墨如金的意思
基本定义
“惜墨如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珍惜墨水如同珍惜黄金”。它表达了对写作、表达思想时用字的珍视,强调用词要精炼、简洁,不应浪费墨水。基本含义是指在写作或表达时,应该尽量简练,避免冗长和废话。
成语来源
“惜墨如金”出自清代作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在书中,作者提到有些人写东西时非常节省用字,甚至将写字所用的墨水视为金钱一样珍贵,体现了对文字和表达的重视。这个成语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简练、精细表达的追求。
使用场景
“惜墨如金”常出现在文学作品、演讲、写作指导等场合。在文学作品中,它可以用来评价一个作家的文风;在日常对话中,可能用于建议他人减少冗余的表达;在演讲中,可以提醒发言者注意语言的精炼。
示例句子
- 这位作家的作品总是“惜墨如金”,每一句话都饱含深意。
- 在写论文时,我们要“惜墨如金”,确保每个字都有其必要性。
- 演讲时如果能做到“惜墨如金”,听众会更容易理解和记住要点。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简洁明了”:强调语言的简练和清晰。
- “言简意赅”:指言辞简练而意思明确。
-
反义成语:
- “唠叨不休”:形容说话冗长且啰嗦。
- “喋喋不休”:形容说话不停,话多且无关紧要。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文字被视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写作的质量直接反映一个人的修养和智慧。因此,“惜墨如金”不仅是对写作技巧的要求,也体现了对文化的尊重。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传播的迅速,简洁有效的表达变得尤为重要,这一成语的适用性依然存在。
情感与联想
“惜墨如金”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尊重和珍惜。它让我意识到,好的表达不仅仅是字数的堆砌,而是要在有限的字数中传达出丰富的内涵。这种思维方式也影响了我的写作风格,让我更注重语言的精准性。
个人应用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常常遇到需要撰写报告或总结的情况。每当我写这些文档时,我都会努力做到“惜墨如金”,确保每个观点都清晰、有力,而不是简单地填充文字。这种惯让我在汇报时得到了同事和老师的认可。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小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惜墨如金”:
字字如金镶嵌心中宝,
惜墨如金写春秋。
语简情深意更远,
点滴文字铸长流。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强调简洁的重要性。在其他文化中,比如日语也有类似的表达,强调用简洁的语言传达深刻的思想。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惜墨如金”的全面分析,我认识到了语言的力量和表达的艺术。这一成语不仅提醒我在写作时要精炼,还激励我在日常交流中追求简洁明了的表达。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来源:李成惜墨如金,是也。
来源:-- 明·陶宗仪《辍耕录》卷八
引证:
《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邕早擅才名,尤长碑颂。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赍持金帛,往求其文。前后所制,凡数百首,受纳馈遗,亦至钜万。时议以为自古鬻文获财,未有如邕者。然其文惜墨如金,每有佳作,辄为人所传诵。”
《清史稿·文苑传一·王士禛》:“士禛诗清新俊逸,兼而有之。文尤雅洁,一洗明季纤秾之习。所为诗文,皆惜墨如金。”
《明史·文苑传三·高启》:“启尝赋诗,有所讽刺,帝之未发也。及归,居青丘,授书自给。知府魏观为移其家郡中,旦夕延见,甚欢。观以改修府治获谴,帝见启所作上梁文,因发怒,腰斩于市,年三十有九。所著诗文甚多,惜墨如金。”
《宋史·文苑传六·米芾》:“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特妙于翰墨,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所书《天马赋》,尤惜墨如金。”
《南史·王僧虔传》:“僧虔书如插花美女,舞笑镜台,宫商相宣,字字皆是惜墨如金。”
故事:五代时期著名的画家李成天资聪慧,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他作画时特别注重画面的整体结构和笔墨的运用,笔势强劲有力,墨法精细微妙,让人叫绝。但他生活拮据,有人建议他多画画卖出贴补家用,他说他作画不是随便凑合要深思熟虑才成
例句:写文章要力求做到~,删繁就简。
惜墨如金成语接龙
惜墨如金字义分解
金
1.(会意。金文字形。从人(表示覆盖),从土,从二。从“土”,表示藏在地下;从“二”,表示藏在地下的矿物。本义:金属)。
2.金属的通称或金属总名。
3.金属的制品,可省称为金。
4.刀、剑、箭等兵器。
5.犁铧头。
6.钏、镯一类妆饰品。
惜
1.(形声。从心,昔声。本义:哀痛,哀伤)。
2.同本义。
3.珍惜,爱惜,重视而不糟蹋耗费。
4.惋惜。
5.哀怜、哀悯。
6.贪婪,贪求。
如
1.(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2.同本义。
3.好像, 如同。
4.比得上,及。
5.去,往。
6.遭遇,际遇。
墨
1.(会意兼形声。从土,从黑,黑亦声。本义:书画所用的黑色颜料,用松烟等原料制成)。
2.同本义。
3.指诗文或书画。
4.绳墨。木工用以校正曲直的墨斗线。
5.中国古代五刑之一。刺刻面额,染以黑色,作为惩罚的标记。商周叫“墨刑”,秦汉叫“黥刑”。
6.绳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