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文达理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知文达理”由四个字组成,其中“知文”意指了解文辞、掌握文化知识;“达理”则意思是通达道理、理解事理。综合来看,“知文达理”形容一个人既有文化修养,又能理解和把握道理,通常指一个人聪明、理智且有教养。
成语来源
“知文达理”出自《礼记·大学》,原文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古代文人中,此成语常用以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和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其历史背景可追溯至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教育。
使用场景
该成语在多个语境中均可使用:
- 文学作品:如在描写人物时,常用来形容主人公的智慧与修养。
- 日常对话:在朋友间讨论某人时,可以用“他真是个知文达理的人”来表达对他人素质的赞赏。
- 演讲:在分享教育理念时,讲者可能会提到“我们应培养学生的知文达理能力”。
示例句子
- 小李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是个知文达理的青年,深受大家喜爱。
-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知文达理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基础,也是与人交往的必要条件。
- 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知文达理之心。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通情达理”:强调理解事理,情感上也有共鸣。
- “博学多才”:侧重于知识的广博与才能的多样。
-
反义成语:
- “无知无识”:指没有知识与见识,恰好与“知文达理”相对。
- “愚昧无知”:强调缺乏智慧和理解能力。
文化与社会背景
“知文达理”在中华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尤其在儒家文化盛行的历史时期,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在现代社会,随着教育普及,知文达理仍被视为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
情感与联想
“知文达理”让我联想到那些知识渊博、性格温和的人,他们通常能够在复杂的社交场合中游刃有余,赢得他人的尊敬与信任。这种形象也激励我在生活中追求更高的文化修养和理性思考。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在一次社交活动中遇到一个知文达理的人,他不仅能与我讨论书籍,还能分享对社会问题的深入见解。这次交流让我深刻感受到,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理解能力是多么重要。
创造性使用
在某个秋天的晚上,我写了一首小诗:
月下独坐思千古,
知文达理探幽途。
书声琅琅随风至,
明理达人共此图。
这首诗表达了追求知识与理解的重要性,体现了“知文达理”的内涵。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knowledgeable and wise”或“cultured and rational”可以与“知文达理”相对应。这些表达同样强调文化素养和理性思考的重要性。不同文化中对知识与智慧的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价值观是相似的。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知文达理”的学习,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是对知识和理智的简单描述,更是一种对个人修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期许。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更准确地传达对个人品质的重视。
引证:
《文心雕龙·知音》:“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汉书·艺文志》:“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荀子·劝学》:“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
《论语·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例句:你既这等~,晓得敬重我,若肯住在这里,与我做个好淘伴,便饶你性命。(清·张南庄《何典》第十回)
知文达理成语接龙
知文达理字义分解
达
1.(形声。从辵(chuò),羍声。本义:道路畅通)。
2.同本义。泛指畅通。
3.到达,通到。
4.通达事理;通晓,见识高远。
5.通晓事理,理解,明白。
6.荐举。
知
理
1.(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2.同本义。
3.治理;管理。
4.整理,使有条理、有秩序。
5.又。
6.温习;熟习。
文
1.(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同本义。
3.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4.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5.美德;文德。
6.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