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之逝水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付之逝水”的字面意思是将某事物交给逝去的水流,隐喻事情已不复存在,或者把某件事情放弃,任其随时间流逝。其基本含义是指对某件事情不再关注或追求,选择放手。
成语来源
“付之逝水”出自《左传》,原文为“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这句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强调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化。成语借用这种意象,强调对过去事情的无奈和放下。
使用场景
“付之逝水”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 文学作品:用来表达对过往的追忆和无奈。
- 日常对话:在朋友间谈论过去的事情时,可以用来表示不再执着。
- 演讲:在谈论个人成长或放下包袱的主题时,常常引用。
示例句子
- 对于那些已经过去的事情,我选择付之逝水,不再追忆。
- 他对失去的机会感到惋惜,但最终决定让一切付之逝水,继续前行。
- 在经历了一段痛苦的感情之后,她学会了把一切付之逝水,迎接新的生活。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随波逐流:指随便跟着水流走,含有放弃自主的意味。
- 不复存在:强调某物或某事已经消失,不再回来。
-
反义成语:
- 铭记于心:指深刻记住某事,与“付之逝水”相对。
- 执念不去:表示对某件事情的执着,也与放手的含义相反。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中国文化中,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化是常见的主题。“付之逝水”反映了人们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变化的理解和接受。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更容易感到压力,学会放下和接受是重要的生存智慧。
情感与联想
“付之逝水”常常让我联想到放下过去,珍惜现在的重要性。它传达了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不要沉湎于过去的失误或遗憾,转而关注未来的可能性。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历一段困难的时光,一直无法放下过往的痛苦。后来,我逐渐意识到“付之逝水”的意义,学会了接受过去,努力过好现在,心态也随之变得更加积极。
创造性使用
在春日的阳光下,柳枝轻拂水面,回首往昔,种种烦恼如逝水般消逝。让我们不再纠结于已逝的时光,勇敢向前,让一切付之逝水,迎接新的曙光。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let it go”或“move on”可以视作与“付之逝水”相似的表达,强调放下过去的情感和经历。不同文化中对于时间流逝的理解和态度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放下过去、迎接未来的理念却是普遍的。
反思与总结
“付之逝水”让我理解到,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和反应。这一成语的深刻含义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的思维方式,教会我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来源:亲朋为之惋惜:以为半生功名付之逝水。
来源:-- 清·汤斌《汤子遗书·请旨行取疏》
引证:
《史记·魏公子列传》:“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门,请曰:‘臣闻君之喜士,士不远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贵士而贱妾也。臣不幸有罢癃之病,而君之后宫临而笑臣,臣愿得笑臣者头。’平原君笑应曰:‘诺。’躄者去,平原君笑曰:‘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终不杀。居岁余,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平原君怪之,曰:‘胜所以待诸君者未尝敢失礼,而去者何多也?’门下一人前对曰:‘以君之不杀笑躄者,以君为爱色而贱士,士即去耳。’于是平原君乃斩笑躄者美人头,自造门进躄者,因谢焉。其后门下乃复稍稍来。”
《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犨、司空季子。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鯈、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引兵而东,至乌江,顾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付之逝水成语接龙
付之逝水字义分解
逝
1.(形声。从辵(chuò),折声。本义:去;往)。
2.同本义。
3.死亡,去世。
4.表决心。
5.助词。无实义,起调整音节的作用。
水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2.同本义。
3.特指河流。
4.泛指一切水域。
5.大水;水灾。
6.五行之一。
付
1.(会意。从人,从寸。从“寸”,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意思是:以手持物交付给别人。本义:给予)。
2.同本义。
3.支付。
4.涂;搽。
5.(fú)。符合。
6.归附,附着。
之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