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怛之心的意思
基本定义
“恻怛之心”这个成语由“恻怛”二字构成,字面意思是指一种悲悯、同情的心情。基本含义是指对他人遭遇的不幸感到悲伤和同情,表现出一种关怀他人、体恤他人苦痛的情感。
成语来源
“恻怛之心”出自《孟子》,原文为“恻怛之心,仁之端也”。在孟子的哲学体系中,仁是人性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情感,而恻怛之心则是仁爱的起点。这一成语体现了古代儒家思想中对人性良善的一种强调。
使用场景
“恻怛之心”常用于描述人们对他人苦难的同情,适合在文学作品、演讲、社会评论等场合使用。例如,在描述社会问题、悲剧**时,可以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受害者的关心与悲悯。此外,它也可以用在日常对话中,表达对朋友或家人遭遇不幸的同情。
示例句子
- 在看到那位流浪汉时,我心中涌起一阵恻怛之心,不禁想要给予他一些帮助。
- 这篇文章引发了我内心深处的恻怛之心,让我对社会的不公有了更深的思考。
- 她总是对需要帮助的人怀有恻怛之心,是个非常善良的人。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同情心、悲悯之心、怜悯之情
- 这些成语均表达人们对他人不幸的关心,但“恻怛之心”更强调内心深处的情感反应。
-
反义成语:漠不关心、冷漠无情
- 这些成语描述的是对他人苦难的漠视和缺乏同情。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中华文化中,恻怛之心不仅是个人情感的体现,也是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儒家思想强调仁爱,认为恻怛之心是道德行为的基础。在现代社会,尽管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依然重要。恻怛之心可以推动社会公益活动,促进人际间的温情。
情感与联想
“恻怛之心”让我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尤其是在面对苦难时的无私关怀。它激发我对社会关怀的思考,提醒我在生活中要时常关注他人的处境,培养同情心。
个人应用
在我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恻怛之心”的重要性。当看到一些孤寡老人或困难儿童时,我的内心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同情,促使我主动去帮助他们。这种情感不仅让被帮助者感受到温暖,也让我自身获得了心灵的满足。
创造性使用
在写作中,我尝试将“恻怛之心”融入诗歌中:
寒风凛冽夜漫漫,
流浪者孤影摇曳。
恻怛之心如灯火,
照亮无家者的路。
这首诗表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希望能引发更多人关注。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于“恻怛之心”的表达有“compassion”,同样指对他人痛苦的同情和关怀。然而,中文成语往往更强调情感的深层次和文化背景,而“compassion”则可能更偏向于一种道德责任。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恻怛之心”的学*,我深刻认识到同情心在人际交往和社会互动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种情感表达,更是道德行为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这种情感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和谐,对个人的成长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来源:观刑曰乐,何无恻怛之心焉?!
来源:-- 晋·苻郎《苻子》
引证:
《宋书·谢灵运传》:“灵运父祖并葬始宁县,并有故宅及墅,遂移籍会稽,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纵放为娱,有终焉之志。每有一诗至都下,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名动京师。作《山居赋》,并自注以言其事。”
《晋书·王羲之传》:“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征之。”
《后汉书·班超传》:“超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土。十二年,上疏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谨遣子勇随安息献物入塞,及臣生在,令勇目见中土。’书奏,帝感其言,乃征超还。”
《汉书·王莽传下》:“莽忧懑不能食,亶饮酒,啖鳆鱼。读军书倦,因冯几寐,不复就枕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恻怛之心成语接龙
恻怛之心字义分解
恻
1.(形声。从心,则声。本义:悲痛)。
2.同本义。
3.恳切。
怛
1.(形声。从心,旦声。本义:痛苦)。
2.同本义。
3.忧伤。
4.畏惧;惊恐。
心
1.(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同本义。
3.内心。
4.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5.思想。
6.中心,中央。
之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