èlóngdòutóushé

恶龙不斗地头蛇

拼音 è lóng dòu tóu shé

繁体 惡龍不鬥地頭蛇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近义词 强龙不压地头蛇

恶龙不斗地头蛇的意思

地头蛇:比喻称霸一方的人。比喻外来者尽管很厉害,也斗不过本地的恶势力。

来源:大官人休说满话!常言道:恶龙不斗地头蛇

来源:--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

引证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他在这里有深厚的人脉,我们初来乍到,恶龙不斗地头蛇,还是先稳住阵脚为妙。”

《喻世明言》卷二十三:“他在这里势力庞大,我们不宜硬碰,恶龙不斗地头蛇,先观察形势再作打算。”

《警世通言》卷十五:“他在这里根深蒂固,我们初来乍到,恶龙不斗地头蛇,还是避其锋芒为上。”

《醒世恒言》卷七:“你这外乡人,不知本地规矩,恶龙不斗地头蛇,你何必自讨苦吃?”

《水浒传》第二回:“常言道:‘恶龙不斗地头蛇。’他是这里的地头蛇,我们初来乍到,不宜与他争斗。”

恶龙不斗地头蛇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lóng), 龙部,共5画

1.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2. 同本义。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

3. 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

4. 喻不凡之士,豪杰之士。

5. 喻骏马。

6. 姓。

读音(shé,yí), 虫部,共11画

1. (形声。从虫,它声。本写作“它”。甲骨文字形,是象形字。本义:一种爬行动物)。

2. 同本义。

3. 象征国君、君子等。

1. ——见“委蛇”(wēiyí)。

读音(dǒu,dòu), 斗部,共4画

1. (象形。有柄。说文叙,俗谓人持十为斗。本义:十升)。

2. 同本义。

3. 盛酒器。

4. 口大底小的方形或鼓形量器,多用木头或竹子制成。容量为一斗。

5. 指北斗七星。

6. 容量单位。也作量词。十升等于一斗,十斗等于一石。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怒发对打形。本义:搏斗)。

2. 搏斗;引申为战斗。

3. 又。

4. 较量,竞赛。

5. 古代天文用语,星相击。

6. 斗争,争斗。

读音(è,wù,ě,wū), 心部,共10画

1. (形声。从心,亚声。本义:过失)。

2. 同本义。

3. 泛指一般罪恶。

4. 恶人;坏人。

5. 丑陋。

6. 坏;不好。

1. 表示疑问,相当于“何”、“怎么”。

2. 表示惊讶。

1. 要呕吐的感觉

1. 讨厌;憎恶。

2. 嫉妒。

3. 诽谤;中伤。

4. 忌讳。

5. 羞耻,羞愧。

读音(tóu,tou), 大部,共5画

1. (形声。从页(xié),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

2. 同本义 本指人的头部,后也泛指各种动物的头部。

3. 物的两端或末梢。

4. 特指敌对的人。

5. 头部有发部分。

6. 赌博或买卖中抽的回扣。

1. 名词后缀。

2. 方位词后缀。

读音(dì,de), 土部,共6画

1. 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1.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2. 同本义,与“天”相对。

3. 地面;陆地。

4. 土地;田地。

5. 领土,属地;地区 。

6. 地方;场所。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 古疑问词。

5. 用来调整音节。

6. 大。

恶龙不斗地头蛇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

恶龙不斗地头蛇是什么生肖

恶龙不斗地头蛇猜最佳生肖

恶龙不斗地头蛇打一准确生肖

恶龙不斗地头蛇什么意思

恶龙不斗地头蛇最佳生肖答案

恶龙不斗地头蛇打一生肖动物

恶龙不斗地头蛇正确答案

恶龙不斗地头蛇最佳答案

恶龙不斗地头蛇打三个数

恶龙不斗地头蛇打三个准确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