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躬之节的意思
基本定义
“匪躬之节”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不以个人的利益为重的节操”。具体来说,“匪”有“不是、不以”的意思,“躬”指的是个人的身体或自身,而“节”则是指节操、操守。因此,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高尚的品德,表现出对公义和道德的坚持,而非仅仅考虑个人利益。
成语来源
该成语出自《论语·卫灵公》,原句为“匪躬之节,匪躬之义”,意在强调君子应有的品德和道义。它体现了儒家思想对道德和节操的重视,强调在面对利益诱惑时,特别是政治和公共事务中应保持高尚的操守。
使用场景
“匪躬之节”常被用于形容那些在公共事务中,能够坚持原则、不以个人利益为重的人。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用于描述一个角色的高尚情操。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赞美某些人或行为,比如在讨论某个领导者或公众人物的道德操守时。
示例句子
- 他在处理这件事情时,完全体现了匪躬之节的精神,没有考虑个人的得失。
- 在这个利益纷争的时代,能够坚持匪躬之节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
- 这位老人的一生都在践行匪躬之节,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公私分明:强调在工作和私事之间分清楚界限,表现出对职务的责任感。
- 不谋私利:指不为个人利益考虑,强调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
-
反义成语:
- 趋炎附势:形容迎合权贵,追逐个人利益,正好与“匪躬之节”相反。
- 见利忘义:指为了个人利益而抛弃道义,体现了缺乏节操的行为。
文化与社会背景
“匪躬之节”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了儒家对道德和节操的高度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适用,特别是在强调个人道德和社会责任的背景下,许多人在面对利益诱惑时,依然会以此为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敬佩和钦佩,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仍能坚守道德底线的人物。它促使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激励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曾遇到一位老师,她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坚持“匪躬之节”的原则。她不仅关心学生的学*成绩,还会在课外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这种精神深深影响了我,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也希望能够坚持这样的原则。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尝试这样表达:
在风雨中坚守,匪躬之节如松,
虽千难万险,心中自有光明。
这样的表达展示了成语的灵活性与表现力。
跨文化比较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tegrity”(正直)或“selflessness”(无私)。这些词汇在不同文化中都有所体现,强调个人在面对诱惑时所应保持的道德标准。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匪躬之节”的学*,我深刻理解到道德操守在个人和社会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实际生活中有了更多的思考与反省。它提醒我在面对选择时,不忘坚守内心的道德底线,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来源: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来源:-- 《周易·蹇》
引证:
《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元年》:“光武曰:‘吾闻之,君子匪躬之节,不可不慎也。’”
《后汉书·杨震传》:“震曰:‘吾闻之,君子匪躬之节,不可不慎也。’”
《汉书·王莽传》:“莽曰:‘吾闻之,君子匪躬之节,不可不慎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曰:‘吾闻之,君子匪躬之节,不可不慎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君子曰:‘匪躬之节,不可不慎也。’”
例句:诏以胤忠允高亮,有~,使领司隶校尉。
匪躬之节成语接龙
匪躬之节字义分解
躬
1.(形声。从身,弓声。从“身”的字多与身体有关。本义:整个身体)。
2.同本义。
3.生命。
4.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泛指手臂。
5.自身;自己。
6.亲身;亲自。
节
匪
1.(形声。从匚(fāng),盛物之器。非声。本义:“篚”的古字。竹器,形似竹箧)。
2.同本义。
3.五色相错 斐。
4.假借为“非”,表示否定。
5.表示否定,相当于“无”。
6.表示关联,用于“非…不…”之类的句式。
之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