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意思
百姓本没有罪,因身藏璧玉而获罪。原指财宝能致祸。后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引证:
《宋史·王安石传》:“安石曰:‘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王安石以此成语表达普通人因拥有珍贵物品而招致罪责的看法。
《资治通鉴·汉纪》:“或曰:‘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此处引用此成语说明普通人因拥有宝物而招致罪责的情况。
《后汉书·杨震传》:“震曰:‘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杨震以此表达普通人因拥有珍贵物品而招致罪责的观点。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表明平原君认为普通人因拥有宝物而招致祸端。
《左传·桓公十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意指普通人本无罪,但因拥有珍贵物品而招致罪责。
故事:古代有个虞国民夫得到一块宝玉,当时朝廷虞王想搜罗天下的奇珍异宝。民夫不想贡献上去,后来人家劝他,说有谚语“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如果不交上去就会招致杀身之祸。民夫觉得有理,后悔当初,就赶忙把璧玉献给虞王
例句:天之苍苍,正色何色?~?万能的真理你为什么无动于衷?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成语接龙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字义分解
罪
1. (会意。从辛,从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忧,自亦声。本义:作恶或犯法的行为)。
2. 同本义。
3. 罪人。
4. 过失;错误。
5. 刑罚。
6. 捕鱼竹网。
璧
1. (形声。从玉,辟声。本义:平而圆,中心有孔的玉)。
2. 同本义。
3. 玉的通称。
无
1. “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1.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 同本义。
3.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 没有,跟“有”相对。
5. 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 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怀
1. (形声。从心,褱声。本义:想念,怀念)。
2. 同本义。
3. 心里存有;怀藏。
4. 包容;包围。
5. 归向;依恋。
6. 安;安抚。
夫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站着的人形(大),上面的“一”,表示头发上插一根簪(zān),意思是成年男子,是个丈夫了。古时男子成年束发加冠才算丈夫,故加“一”做标志。本义:成年男子的通称)。
2. 同本义。
3. 女子的正式配偶。
4. 大丈夫。对男子的美称。
5. 剑衣。
6. 足背。
1. 那,那个,那些 ——表示远指。
2. 这,这个,这些 ——表示近指。
3. 所有的,大家。相当于“凡”。
4. 用于句首,有提示作用。
5. 用于句中,舒缓语气。
6. 用于句尾名,表示感叹。
匹
其
1. 周年。
1. 期限。
2.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3. 彼、他。
4. 它。
5. 他的。
6. 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