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师见罪的意思
基本定义
“兴师见罪”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兴师”指的是派兵或动用武力;“见罪”则是指面对罪行或惩罚。整体上,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因某种原因而出兵征讨,或是因某种事情而受到惩罚,通常带有某种愤怒或不满的情绪。
成语来源
“兴师见罪”出自《左传》,原文为“兴师见罪,时乃兴师。”这句话出现在描述春秋时期各国之间战争与政治斗争的背景下,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战争与正义的思考。在历史上,兴师通常是为了惩罚罪行或报仇,因此这个成语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
使用场景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包括:
- 文学作品:在古代小说或诗词中,描述战争或冲突时常用到。
- 日常对话:在讨论某种不满或需要采取行动时,可以用来形容愤怒或决心。
- 演讲:在谈及正义、复仇或战争时,可以用作强调情绪和决策的表达。
示例句子
- 在面对外敌侵扰时,国家不得不兴师见罪,以维护自己的领土完整。
- 对于那些犯下严重错误的官员,公众的愤怒使得兴师见罪的呼声越来越高。
- 这场战争的背后,是一个国家兴师见罪的悲壮故事。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出师有名:出征有正当理由,强调正义性。
- 兴兵问罪:动用武力追究罪责。
反义成语:
- 和气生财:强调用和解的方式解决问题,与兴师见罪的激烈方式相对。
- 忍辱负重:指忍受侮辱而承担重任,强调忍耐与克制。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古代,战争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兴师见罪”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正义、报仇和权力的理解。在现代社会,虽然战争不再是主要的解决方式,但这个成语依然在社会讨论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常用来形容对不公正行为的强烈反应。
情感与联想
“兴师见罪”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愤怒、正义与复仇的情感。在面对不公时,个体或集体可能会选择以武力或激烈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种情感虽然可以理解,但在现代社会中,更多时候我们应该追求和平与对话。
个人应用
在工作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团队合作不顺的情况,有成员的行为影响了整个项目的进展。我曾想以“兴师见罪”的方式来严厉批评他,但最终选择了沟通与协调,取得了更好的效果。这让我意识到,虽然有时愤怒是合理的,但采取更温和的方式往往能得到更好的结果。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现代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兴师见罪”:
在沉默的夜里,
愤怒如火焰般燃烧,
兴师见罪,心中的呐喊,
不再是武器的碰撞,
而是灵魂的觉醒。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take up arms against”,意指为了正义或复仇而动用武力。然而,西方文化中更多强调通过法律和谈判解决争端,而不是通过战争,这与“兴师见罪”在传统**文化中的使用有所不同。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兴师见罪”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关于战争与正义的讨论,它还反映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它在语言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帮助我理解如何在表达愤怒和不满时,选择适当的词汇与方式。同时,它也提醒我在面对矛盾和冲突时,考虑更和平的解决方案。
来源:阿姹又诉于归义,兴师问罪。
来源:-- 唐·樊绰《蛮书·名类》
例句:今有沛公无礼,他先入关中,封秦府库,改秦苛法。某欲~,沛公尽献秦之宝物,投吾麾下。
兴师见罪成语接龙
兴师见罪字义分解
见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目”,下面是“人”。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本义:看见,看到)。
2.同本义。
3.进见;会见。
4.遇到;碰见。
5.听到。
6.观察;知道;了解。
1.“现”的古字。显现;出现;实现。
2.介绍,推荐。
3.(“现”的古字)。
4.现有;现成。
5.现在。
罪
1.(会意。从辛,从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忧,自亦声。本义:作恶或犯法的行为)。
2.同本义。
3.罪人。
4.过失;错误。
5.刑罚。
6.捕鱼竹网。
师
1.(会意。从币,从垖。垖(duī)是小土山,帀(zā)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2.同本义。
3.师今为隶属于军的单位,下辖若干旅或团。
4.泛指军队。
5.军师。
6.民众,徒众。
兴
1.(会意。从舁,从同。舁(yú),共举;同,同力。本义:兴起;起来)。
2.同本义。
3.使兴盛;流行。
4.又。
5.又。
6.开始办理;创办 。
1.兴致,情趣。
2.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以他事引起此事叫起兴。又简称兴。
3.情欲。
4.一种修辞手段,即比喻。
5.喜欢;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