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意思
邦:国家。指关键时刻一句话可以关系到国家的兴或亡。
来源:一言而兴邦,有诸?……一言而丧邦,有诸?
来源:--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
引证:
《资治通鉴·汉纪·高帝十年》:“上曰:‘吾闻之,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汉书·贾谊传》:“贾生曰:‘夫一言而兴邦者,其要在乎得人;一言而丧邦者,其要在乎失人。’”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吾闻之,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战国策·齐策一》:“孟尝君曰:‘吾闻之,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一言以蔽之,曰:‘礼,国之干也;敬,礼之舆也。能敬必有礼,有礼必能敬。’”
故事:春秋时期,鲁定公问孔子:“一句话可使国家昌盛吗?”孔子说:“君主爱护臣子,关心他们,上下一心,国家可以兴旺。”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可以使国家灭亡吗?”孔子说:“不全对,君主一句话下边不提反对意见,久而久之就会走向灭亡。”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成语接龙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字义分解
邦
1. (形声。从邑,丰声。古文从之、从田,会意。与封字从之、从土同意。本义:古代诸侯的封国、国家)。
2. 同本义。
3. 汉避高祖讳,多以国易之。
4. 泛指国家。
5. 国都,大城镇。
6. 泛指地方。
言
1.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 同本义。
3. 议论,谈论。
4. 记载。
5. 问。
6. 告知;告诉。
兴
1. (会意。从舁,从同。舁(yú),共举;同,同力。本义:兴起;起来)。
2. 同本义。
3. 使兴盛;流行。
4. 又。
5. 又。
6. 开始办理;创办 。
1. 兴致,情趣。
2. 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以他事引起此事叫起兴。又简称兴。
3. 情欲。
4. 一种修辞手段,即比喻。
5. 喜欢;喜爱。
丧
1. 丧仪;丧事 。在埋葬或火化前为死者举行的哀悼仪式。泛指丧事,人死后殓、奠殡、葬等事宜。
2. 人的尸体、骨殖。
3. 祸难。
4. 服丧,持丧。
5. 悲悼;伤悼。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哭’,下面是“亡”。表示哭已死去的人。本义:丧失)。
2. 同本义。
3. 死去。
4. 灭亡;失败。
5. 忘记,忘掉。
一
1.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 同本义。
3. 序数的第一位。
4. 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5. 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6. 全;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