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é

举笏击蛇

拼音shé

繁体舉笏擊蛇

举笏击蛇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举笏击蛇”由“举笏”和“击蛇”两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用手中的笏(古代官员用来执政的工具)去打蛇。基本含义是指用不适当的方式去对付不值得对付的小事,反映了一种不理智或过于严厉的处理方式,常用来形容对小事大动干戈。

成语来源

“举笏击蛇”出自《汉书·王莽传》。王莽在一次宴会上,看到一条蛇在宴席上出现,便用手中的笏去打它。这个故事反映了王莽对待小事的极端态度,后人用这一典故来警示人们不应对小事过于严厉或过于认真。

使用场景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例如:

  • 文学作品:用于形容人物处理小事时的极端态度。
  • 日常对话:朋友间讨论某人对琐事过于认真时,可以用这个成语。
  • 演讲:在阐述处理问题的方式时,可以用来警示不应过于激动。

示例句子

  1. 他为了小事与同事争吵,真是“举笏击蛇”,不值得。
  2. 在这次会议上,大家讨论时应避免“举笏击蛇”,要理性看待问题。
  3. 老师提醒学生,考试中的小错误不必过于焦虑,别“举笏击蛇”。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小题大做”:也是指对小事过于认真。
    • “杀鸡用牛刀”:比喻用大的手段去解决小事情。
  • 反义成语

    • “从容应对”:指在面对问题时保持冷静和理智。
    • “一视同仁”:形容对待任何事物都保持同样的态度,既不偏袒也不苛刻。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处理事务的分寸感被视为一种智慧。成语“举笏击蛇”强调了在面对问题时要保持理智和适度,反映了社会对理性思考和应对方式的重视。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量的增加,面对琐事的应对策略也变得更加重要。

情感与联想

该成语让我联想到在生活中,有些人会因小失大,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在琐事上,而忽视了更重要的事情。这种情形常常令我感到无奈,也促使我反思自己的行为,提醒自己要理智对待生活中的琐事。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因朋友在聚会上打翻了一杯水而愤怒不已,事后才意识到这不过是小事,根本不值得如此大动干戈。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举笏击蛇”的道理,今后在处理类似情况时会更加冷静。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小镇上,村民们因为一只常常出没的蛇而大为恐慌,纷纷聚集讨论。有人提议用火把去烧掉那条蛇,然而一位智者走出,微笑着说:“这不就是‘举笏击蛇’吗?我们不如安静地观察它,等它自己离开。”于是,大家便重新思考了处理问题的方式。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making a mountain out of a molehill”,意为把小事夸大成大事。这种表达同样反映了人们对待琐事时的不同态度,存在着文化间的共鸣。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成语“举笏击蛇”的学,我深刻意识到在生活中处理问题时的理智与分寸感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在语言表达上的丰富,也是对我思考方式的提升。成语的学让我更好地理解了文化的深度和语言的表达力,未来我将更加关注在沟通中使用这些富有哲理的成语。

来源:有蛇出天庆观真武殿中,一郡以为神,州将帅官属往奠拜之,欲上其事。道辅径前,以笏击蛇,碎其首。观者初惊,后莫不叹服。

来源:-- 《宋史·孔道辅传》

引证

《说苑·敬慎》:“晋侯梦蛇,举笏击之,蛇死。”

《太平御览·人事部》:“晋侯梦蛇,举笏击之,蛇死。”

《汉书·五行志》:“晋侯梦蛇,举笏击之,蛇死。”

《史记·晋世家》:“晋侯梦大蛇,举笏击之,蛇死。”

《左传·宣公十五年》:“晋侯使荀林父举笏击蛇,蛇死。”

举笏击蛇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shé,yí), 虫部,共11画

1.(形声。从虫,它声。本写作“它”。甲骨文字形,是象形字。本义:一种爬行动物)。

2.同本义。

3.象征国君、君子等。

1.——见“委蛇”(wēiyí)。

读音(hù), 竹部,共10画

1.(形声。从竹,勿声。本义:古代朝见时大臣所执的竹板,用以记事)。

2.手板。

3.笏板。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按品第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

4.旧时戏班用来写戏目供人点戏用的手板也称“笏”。

5.金银的计算单位。铸金银成笏形,一枚为一笏。

6.指成锭的东西。

读音(jī), 凵部,共5画

1.(形声。从手,毄(jī)声。本义:敲击,敲打)。

2.同本义。

3.攻击;攻打。

4.碰撞;接触。

5.杀;搏杀。

读音(jǔ), 丶部,共9画

1.(形声。小篆字形,从手,舉(yǔ)声。本义:双手托物)。

2.同本义。

3.拿起;提起。

4.飞,飞起;飘动。

5.升起;耸起。

6.仰起;抬起。

举笏击蛇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

举笏击蛇的意思

举笏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