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ánhòubēi

前倨后卑

拼音qiánhòubēi

繁体前倨後卑

用法"作谓语、状语、定语;指人的前后态度"

近义词前倨后恭

前倨后卑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前倨后卑”由“四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前面傲慢,后面却卑微”。它主要指一个人对他人的态度变化,初期表现得很傲慢或高傲,但在处境改变后又显得非常谦卑。通常用于形容那些善变、缺乏原则的人。

成语来源

“前倨后卑”最早见于《史记·平原君赵阏列传》。故事讲述的是平原君赵阏在与朋友交往时,最初态度高傲、傲慢,但后来因环境变化或其他因素而表现得谦卑、低声下气。这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对于人际关系中态度变化的观察和评价。

使用场景

在文学作品中,“前倨后卑”常用来批评那些见风使舵、缺乏原则的人。在日常对话中,它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对待他人态度变化显著的人。例如,在工作场合中,有人可能在升职前对下属颐指气使,但在失去权力后又变得谦卑可亲。

示例句子

  1. 他在公司里总是对下属前倨后卑,升职后就很少关心他们的感受。
  2. 朋友们都看透了她的真面目,知道她是一个前倨后卑的人。
  3. 这种前倨后卑的态度让人很失望,谁还会愿意与她交往?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翻脸不认人、见风使舵、风头劲头
  • 反义成语:一视同仁、持之以恒、始终如一 这些成语在细微差别上表现了对人际关系中态度的不同看法,前者侧重于态度的变化,后者则强调对待他人的公平和一致性。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中国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受到重视,前倨后卑反映了对诚信和人际关系中态度一致性的期望。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在商业领域,前倨后卑可能导致信任的缺失。

情感与联想

“前倨后卑”通常带有负面情感,给人带来失望或不信任的感觉。它使我联想到那些为了利益而改变态度的人,这种不忠诚感让人难以信任。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同事,他在项目进行时对团队成员颐指气使,但在项目失败后又变得非常谦卑,主动寻求帮助。这样的经历让我更加注意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方式。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前倨后卑”: “昔日高歌傲天涯,今朝低头问路佳。前倨后卑人心冷,何必浮华自枉花。”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 change one's tune”,即改变态度或立场。这种表达同样反映了态度的变化,但在文化背景和使用场合上可能有不同的侧重点。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前倨后卑”的分析,我深刻理解了人际关系中态度变化的复杂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提醒我在与他人交往中保持一致性和诚信的重要性。

来源: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来源:-- 《战国策·秦策一》

引证

《后汉书·袁绍传》:“绍前倨而后卑,故君子以为不可。”

《汉书·王莽传上》:“莽前倨而后卑,故君子以为不可。”

《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前倨而后卑,故君子以为不可。”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郑伯前倨而后卑,故君子以为不可。”

《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卑也?’”

故事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求父亲给他新皮袍和百两黄金,前去秦国游说他的政治主张,没有成功只好灰溜溜地回家,嫂子连饭都不给他吃。他并没灰心,闭门读书,甚至用锥刺股来提醒自己,后来他成为六国的丞相,回家时嫂子跪地不敢抬头

前倨后卑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hòu), 口部,共6画

1.(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2.同本义。

3.帝王的妻子。

4.古代指列国诸侯。

5.古代对长官、郡守或将领的尊称。

6.指后土。对大地的尊称。

读音(bēi), 十部,共8画

1.(椑之古字,本义是圆搕,一种酒器)。

2.地位低微。

3.地势低下。与“高”相对。

4.衰微,衰弱。

5.素质低下。

6.谦恭。

读音(qián), 刂部,共9画

1.(本义:前进)。

2.同本义。

3.引导。

4.进见。

5.剪裁。

6.前面,与“后”相对;正面。

读音(jù), 亻部,共10画

1.(形声。从人,居声。本义:傲慢)。

2.同本义。

3.直而折曲。

4.凭倚。

前倨后卑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

前倨后卑的出处

前倨后卑拼音

前倨后卑什么意思

前倨后卑的出处和含义

前倨后卑的意思

前倨后卑的故事

前倨后卑这一成语最早出于

前倨后卑的出处是论语

前倨后卑的近义词

前倨后卑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