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然自失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恍然自失”的字面意思是“恍惚中失去了自己”,即形容人在某种情境或刺激下,精神恍惚,迷失自我,常常表现出无所适从或惊愕的状态。其基本含义是指人因受到外界的冲击而感到迷茫或失去理智。
成语来源:
“恍然自失”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其中描述了贾宝玉因看到林黛玉的情景而感到恍惚,失去了自我。该成语反映了作者对人物心理状态的深刻洞察,展现了情感波动对人心智的影响。
使用场景:
- 文学作品:常用来描绘人物内心的迷茫。例如,描写一个人在回忆往事时,因情感波动而恍惚。
- 日常对话:可以用来形容在突发**(如意外消息、惊喜等)后,人们的震惊和无所适从。
- 演讲:演讲者可以用此成语来强调某种情感的强烈,让听众感同身受。
示例句子:
- 听到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他恍然自失,久久无法回过神来。
- 面对如此巨大的变化,她感到恍然自失,不知该如何应对。
- 电影的结局让观众们恍然自失,纷纷开始讨论起其中的深意。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恍惚失措、迷失方向
- 细微差别:恍惚失措更强调因惊讶或焦虑而导致的无措,而“恍然自失”则更突出个人内心的迷失感。
-
反义成语:心如止水、泰然自若
- 细微差别:前者强调内心的平静与清晰,后者则强调在压力下仍能保持镇定与从容。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和信息的泛滥容易让人感到焦虑和迷茫,此成语的使用频率有所增加,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复杂情感和压力时的内心挣扎与迷失。因此,它不仅在文学作品中有重要地位,也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情感与联想:
“恍然自失”常引发人们对失去自我的恐惧与对内心世界的反思。它能够让人联想到在生活中遭遇的各种冲击,比如爱情的失落、事业的挫折等,产生共鸣和思考。
个人应用:
在我生活中,有一次因考试失利而感到“恍然自失”,一时间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的未来。通过这段经历,我学*到如何调整心态,逐步找到方向。
创造性使用:
在某个故事中,可以描绘一个人走在街上,看着周围的繁华,却突然感到“恍然自失”,仿佛自己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内心的孤独与迷茫渐渐显现。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lost in thought”或“in a daze”,这类表达也传达了类似的迷茫和恍惚的情感,但文化背景和具体情境的细微差别可能影响其使用。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恍然自失”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其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它不仅帮助我们准确传达复杂的情感,也促使我们反思个人经历与社会文化之间的联系。这一成语的理解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更加关注内心的感受和他人的情感状态。
来源:程客恍然自失道:‘莫非是作梦吗?’
来源:--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叠居奇程客得助》
引证:
《明史·方孝孺传》:“孝孺被执至京,成祖欲用之,孝孺固辞,曰:‘臣无面目见太祖高皇帝于地下。’恍然自失,遂不食而死。”
《宋史·文天祥传》:“天祥至元,元主欲官之,天祥固辞,曰:‘吾为宋状元宰相,宋亡,惟可死,不可生也。’恍然自失,遂不食而死。”
《晋书·王衍传》:“衍既被执,神色不变,左右进食,衍曰:‘吾不饥。’恍然自失,遂不食而死。”
《后汉书·班超传》:“超忽而自失,乃叹曰:‘吾何面目复见汉家哉!’”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恍然自失,不能复对。”
例句:看朱子六十后长进不多之语,~,呜呼,日月逝矣,不可得而追矣。
恍然自失成语接龙
恍然自失字义分解
自
1.(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2.同本义。
3.始;开头。
4.起源。
5.自己,自我;本身。
6.由;从。
然
1.(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2.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3.俗字作“燃”。
4.明白。
5.耀;照耀。
6.以为…对;同意。
恍
失
1.(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2.同本义。
3.错过。
4.不自禁,忍不住。
5.违背。
6.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