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理得
心安理得的意思
基本定义
“心安理得”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心里安宁,理所当然”。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内心宁静,心中有理,做事合理合法,因而感到安心与满足。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所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中没有负担。
成语来源
“心安理得”出自《孟子·告子上》。原文中提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随风而动。”其意在于强调道德的力量及其影响,心中有理的人自然会感到安心。成语的形成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强调道德与理智的结合。
使用场景
“心安理得”可以在多种场景下使用:
- 文学作品:在小说或诗歌中,角色在面对道德抉择时,可能会有这样的内心独白。
- 日常对话:朋友之间讨论做事的原则时,可能会提到这个成语。
- 演讲:在强调道德责任或合法性时,演讲者可以引用这个成语来增强论点。
示例句子
- 他虽然面临巨大的压力,但因为自己做的事情都是正当的,所以心安理得。
- 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后,她终于可以心安理得地向家人解释自己的选择。
-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他大胆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心安理得。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心无旁骛:形容心思集中,没有杂念。强调专注,但不一定涉及理所当然的合法性。
- 理直气壮:形容有理据,做事时声音响亮。与“心安理得”相似,但侧重于气势。
-
反义成语:
- 心虚理亏:形容内心不安,做事没有道理。与“心安理得”形成鲜明对比。
- 心乱如麻:形容内心混乱,毫无头绪,显然与心安理得相悖。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心安理得与道德、法律、社会责任密切相关。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强调合法合规,尤其在商业活动中,心安理得成为了追求成功的重要前提。它提醒人们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必须保持道德和法律的底线。
情感与联想
“心安理得”让我联想到内心的平静与自信。在面对外界压力时,能够做到心安理得的人,往往更能保持冷静和理智,做出正确的决策。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决定举报一家企业的不法行为。当时虽然心里有些担忧,但我明白自己是为了公共利益而做的事情,所以在做出决定后,我感到心安理得。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关于人生选择的诗中,可以这样使用“心安理得”:
风雨兼程路漫漫,
心安理得行无惭。
虽遭世俗多非议,
我自风华不觉寒。
这首诗表达了在面对生活挑战与外界评判时,内心的坚定与安宁。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clear conscienc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意指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愧疚感。尽管两者都强调内心的平静,但在文化背景上,西方文化更侧重于个人自由与法律的界限,而**文化则更强调道德与社会责任。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心安理得”的学*,我更加理解了道德与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在表达时更加注重内容的合法性与道德性。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心安理得的态度,是我努力追求的目标。
来源:原来我们只求自己心安理得,那外界的苦乐原是不足计较。
来源:-- 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
引证:
《宋史·岳飞传》:“飞曰:‘吾心安理得,何惧之有?’”
《资治通鉴·汉纪·武帝元狩四年》:“上曰:‘吾心安理得,何忧之有?’”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吾心安理得,何惧之有?’”
《论语·卫灵公》:“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意指君子心安理得,小人常怀忧虑。)
《左传·宣公十五年》:“心安而不惧,理得而不疑。”
例句:到后来忘却了真,相信了谎,也就~,天趣盎然了起来。
心安理得成语接龙
心安理得字义分解
理
1.(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2.同本义。
3.治理;管理。
4.整理,使有条理、有秩序。
5.又。
6.温习;熟习。
心
1.(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同本义。
3.内心。
4.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5.思想。
6.中心,中央。
得
1.(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2.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3.找到。
4.得知。
5.捕获。
6.成功;完成。
1.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安
1.(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2.同本义。
3.安逸,安乐。
4.安宁。
5.缓慢。
6.使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