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其室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不安其室”的字面意思是“不安心于自己的房间”,引申义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或情况感到不安,不满足于现状,常常想要改变或逃避。这个成语通常形容人心浮动,难以安定,或者对当前的生活状态感到不满。
成语来源
“不安其室”源于《左传》。在《左传·昭公二十年》中有记载:“不安其室,而求他室”,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安于自己的房子,又怎么能找到更好的地方。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人对家庭和环境稳定的重视。
使用场景
- 文学作品:在小说中,人物因为家庭矛盾或社会压力而表现出不安的状态,可以用此成语来形容。例如:“小李在外工作压力大,回到家中却感到不安其室,始终无法放松。”
- 日常对话:在朋友间的闲聊中,谈论工作或生活变化时,可以说:“我最近总是不安其室,想换个工作。”
- 演讲:在演讲中,可以用此成语来强调追求进步的重要性:“我们不能不安其室,而应该勇于探索新的可能性。”
示例句子
- 他总是不安其室,总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 考试前夕,她心里不安其室,无法静下心来复*。
- 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压力的环境中,我感到不安其室,时常想要变换一下生活方式。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心浮气躁:形容心神不宁,容易动摇。
- 坐立不安:形容由于焦虑而无法安静地坐或站着。
-
反义成语:
- 安居乐业:形容安定地生活和愉快地工作,强调对现状的满足。
- 安然无恙:形容平安无事,心态安宁。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家庭和稳定的社会环境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不安其室不仅反映了个人对环境的反应,也反映了社会变迁中人们对归属感的渴望。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面临“不安其室”的困扰,强调了对精神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关注。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常常激起对不安、焦虑的联想,尤其是在面对变化和选择时。它能引发人们对自己现状的反思,促使我们追求更好的生活状态。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学会珍惜当下,努力在变化中找到自我安定。
个人应用
在我生活中,有过一段时间因工作压力而感到不安其室的经历。那段时间,我常常想改变工作环境,寻找新的机会。最终,我选择与朋友交流,寻求支持,从而缓解了这种不安的情绪,也让我更加珍惜现有的工作。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写:
不安其室思君远,
浮云游子逐梦闲。
何必寻常安稳处,
心中自有无尽天。
这表达了对不安状态的思考,也表现了追求梦想的勇气。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unsettled”或“restless”可以传达类似的意义,但在文化语境上,西方社会对个人追求和变革的接受度较高,常常鼓励人们追求变化,而不安其室的含义在中文中则更强调对稳定环境的渴望。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不安其室”的学,我理解到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个人的心理状态,也反映了对社会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它在我的语言学中,帮助我更好地表达情感和状态,促进了我对生活的反思和对现状的珍惜。
来源: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
来源:-- 《诗经·邺风·凯风·序》
引证:
《后汉书·皇后纪上》:“光武中兴,斫雕为朴,六宫称号,唯皇后、贵人。贵人金印紫绶,奉不过粟数十斛。又置美人、宫人、采女三等,并无爵秩,岁时赏赐充给而已。”
《汉书·王莽传上》:“莽既拔出同列,继四父而辅政,欲令名誉过前人,遂克己不倦,聘诸贤良以为掾史,赏赐邑钱悉以享士,愈为俭约。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问疾,莽妻迎之,衣不曳地,布蔽膝。见之者以为僮使,问知其夫人,皆惊。”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故《书传》《礼记》自孔氏。”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使士蒍为二公子城蒲与屈,不慎,寘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士蒍稽首而对曰:‘臣闻之,无丧而戚,忧必雠焉。无戎而城,雠必保焉。寇雠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废命,不敬;固雠之保,不忠。失忠与敬,何以事君?《诗》云:“怀德惟宁,宗子惟城。”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
《诗经·小雅·北山》:“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心之忧矣,其毒大苦。”
例句:所谓“~”者,不过因衣服饮食不称心,在家吵闹,七子所以自认不是。
不安其室成语接龙
不安其室字义分解
室
1.(会意。从宀从至。人到屋中就停止了。本义:内室)。
2.同本义 。堂后之正室。古人房屋内部,前叫“堂”,堂后以墙隔开,后部中央叫“室”,室的东西两侧叫“房”。
3.房屋;房间。
4.家。
5.指妻子。
6.墓穴。
安
1.(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2.同本义。
3.安逸,安乐。
4.安宁。
5.缓慢。
6.使安定。
其
1.周年。
1.期限。
2.(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3.彼、他。
4.它。
5.他的。
6.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
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