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èibiānchuí

罢马不畏鞭箠

拼音 wèi biān chuí

繁体 罷馬不畏鞭箠

罢马不畏鞭箠的意思

罢:同“疲”;箠:鞭子,这里指鞭打。非常疲乏的马,就是用鞭子抽打也不会走动。比喻极端穷困的人并不害怕严厉的法律和刑罚。

来源:罢马不畏鞭箠,罢民不畏刑法。

来源:-- 汉·桓宽《盐铁论·诏圣》

罢马不畏鞭箠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mǎ), 马部,共3画

1.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3. “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4. 驾着马。

5. 姓。

读音(biān), 革部,共18画

1. (形声。从革,便声。本义:皮制的马鞭)。

2. 同本义 泛指鞭子。

3. 竹根。

4. 打马。泛指鞭打。

5. 古刑名。鞭笞罪人的刑罚。

读音(bà,bBpí), 罒部,共10画

1. (会意。从网,从能。表示用网捕住有贤能的人。“网”在字的上部楷书多写作“罒”。本义:罢官;免去;解除)。

2. 同本义。

3. 停止。

4. 完毕。

5. 废除;取消。

读音(chuí), 竹部,共14画

1. ③。

读音(wèi), 田部,共9画

1. (会意。据甲骨文意思是鬼手拿杖打人,使人害怕。本义:害怕)。

2. 同本义(对威势、威严的害怕)。

3. 敬;敬服。

4. 担心。

5. 避开。

6. 憎恶;怨恨。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 古疑问词。

5. 用来调整音节。

6. 大。

罢马不畏鞭箠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

罢马不畏鞭箠

罢马是什么意思

马不扬鞭

疲马不畏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