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成心许的意思
基本定义
“目成心许”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通过眼睛看到某事,从而内心认可并同意。这一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对某种情况或事物的认可与赞同,暗示着一种表面上的认同与内心的理解。
成语来源
成语“目成心许”出自《庄子·外篇·人间世》。庄子在文中探讨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内心的感受,强调“目”(看见)与“心”(内心感受)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个成语,强调了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也反映了古代哲学家对人类思维与情感的深刻理解。
使用场景
在文学作品中,“目成心许”可以用来描绘人物对事物的认可和接受。在日常对话中,它可以用来表达某人对某个观点的同意或对某一**的理解。在演讲中,演讲者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强调观众对其观点的认可和支持。
示例句子
- 在看到她的努力和坚持后,我心中不禁感叹,目成心许,真正值得赞赏。
- 经过一番讨论,大家对这个方案目成心许,决定一起推动实施。
- 当老师讲解这个问题时,学生们纷纷点头,目成心许。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口服心服:表示表面上同意,内心也认同。
- 心悦诚服:表示心中完全认同。
反义成语:
- 目无全牛:形容看事物不全面。
- 心口不一:表示嘴上说的与心里想的不一致。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重视内心的真实感受与外在的表现之间的统一。“目成心许”反映了这一价值观,强调内心的认同是行为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仍然适用,尤其在强调个体内心感受和社会责任感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情感与联想
“目成心许”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理解。当我看到他人对某事的认可时,内心会感到温暖和共鸣。这种情感反应让我更加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团队讨论中使用“目成心许”来表达我对团队决策的支持。当讨论的气氛逐渐升温时,大家都逐渐认可了我们的计划,我感到非常高兴。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花园里,微风轻拂,花儿争相绽放。她静静地坐在长椅上,望着那片盛开的花海,心中不禁感慨,目成心许,生活的美好在此刻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seeing is believing”,强调通过视觉体验来确认信念。这种表达在不同文化中传达了相似的思想,即通过直接的观察来获得内心的认可。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目成心许”的学,我对其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直观感受,还强调了内心的真实认同。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准确使用这样的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提升了我对文化的理解。
来源:掌上香罗六寸弓,雍容胡旋一盘中,目成心许两匆匆。
来源:-- 宋·贺铸《换追风》词
引证:
《红楼梦》第三回:“宝玉听了,不觉痴了,心中暗想:‘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贾母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灵,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你如今怎比得他?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与他带上。宝玉听如此说,想一想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别论了。”
《文选·曹植·洛神赋》:“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上望见,独说其目成心许。”
《楚辞·九歌·湘君》:“目成心许,愿言思伯。”
《诗经·小雅·车舝》:“彼美孟姜,目成心许。”
例句:罗敷知他有夫,不着紧~,虽多梦见,此生应见稀。
目成心许成语接龙
目成心许字义分解
许
1.(形声。从言,午声。本义:应允,许可)。
2.同本义。
3.同意,赞同。
4.事先答应给予。
5.期望。
6.相信。
目
1.(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2.同本义。
3.目光;眼力。
4.孔眼。
5.首领;头目。
6.名目,数目;行列。
成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2.同本义。
3.变成;成为。
4.形成。
5.事物生长到一定的状态;长成。
6.树立。
心
1.(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同本义。
3.内心。
4.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5.思想。
6.中心,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