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所厝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不知所厝”字面意思是“不知道放在哪里”,其基本含义是指对某事物的去向或位置完全不知,常用来形容迷茫或失去方向感。引申意义上,可以表示对事情的处理或解决方案缺乏头绪。
成语来源
“不知所厝”出自《后汉书·郭泰传》,原文为“有所不知,故不知所厝。” 这一成语的使用,反映了古人对知识和信息的重视,同时也展示了在面对未知时的无奈与困惑。
使用场景
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下有多种使用方式:
- 文学作品:在古典诗词或散文中,常用来表达作者内心的迷茫。
- 日常对话:人们在讨论复杂事务时,可能会用到这个成语来形容自己的困惑。
- 演讲:在演讲中,讲者如果提到某个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不明确,也可以使用此成语。
示例句子
- 我对这个项目的方向感到不知所厝,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
- 当他得知自己被调到一个全新的部门时,心中不禁感到不知所厝。
-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她一时间不知所厝,无法做出决定。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一无所知(对某事物完全没有了解)、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听从什么或该做什么)。
- 反义成语:胸有成竹(对事情有清晰的计划和打算)、了然于心(对事情非常了解)。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知识和智慧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不知所厝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求以及面对未知时的无力感。在现代社会,虽然信息更加丰富,但人们在面对复杂的信息和选择时,仍然可能感到不知所厝。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常常带给人一种迷茫和不安的情感联想。在面对未知、选择困难或困惑时,使用这个成语能够准确表达内心的无助和迷惘。
个人应用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有一次在选择大学专业时,面对众多的选择与信息,我感到非常不知所厝,最终通过咨询老师和学长,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这次经历让我对这个成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风吹过的岁月如烟,
迷雾中我不知所厝,
路在何方,心在何处,
只愿寻得那一缕光明。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at a loss”来表达类似的困惑状态,但其语境和使用场合与“不知所厝”有所不同。英语表达更偏向于面对问题时的无措,而中文的“不知所厝”更强调对方向和位置的迷失。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不知所厝”的深入分析,我意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表达迷惑,更是对面对未知和复杂情况的真实写照。在语言学*中,理解成语的细微含义和适用场景,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来源:忧惶屏营,不知所厝。
来源:-- 晋·庚亮《让中书令表》
引证:
《晋书·王导传》:“导善于因事,虽无日用之益,而岁计有余。时帑藏空竭,库中惟有练数千端,鬻之不售,而国用不给。导患之,乃与朝贤俱制练布单衣,于是士人翕然竞服之,练遂踊贵。乃令主者出卖,端至一金。其为时所慕如此。然性俭素,子弟不以财利为事。及敦作逆,加导大都督,以敦兄含为征东将军。含子应为武卫将军,敦兄含将奔荆州,敦将沈充等皆举兵应敦。导率宗族二十余人,每旦诣台待罪。敦既得志,问导曰:‘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当登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又曰:‘若不三司,便应令仆邪?’又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敦曰:‘吾与君别有年矣,岂以小嫌介意乎!’导犹不答。敦曰:‘君才用不足,吾当相助。’导曰:‘亡兄与君周旋,故当不妄。’敦默然。导归,谓其诸弟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敦既还武昌,大构第馆,贪吝过甚。导甚恶之,每言于朝,朝议亦以为然。敦闻之,怒曰:‘吾乃为王茂弘所卖!’乃率众向京师。导闻之,不知所厝。”
《后汉书·班超传》:“超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土。十二年,上疏曰:‘臣闻太公封齐,五世葬周,狐死首丘,代马依风。夫周齐同在中土千里之间,况于远处绝域,小臣能无依风首丘之思哉?臣超犬马齿歼,常恐年衰,奄忽僵仆,孤魂弃捐。昔苏武留匈奴中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臣老病衰困,冒死瞽言,谨遣子勇随献物入塞。及臣生在,令勇目见中土。’而超妹同郡曹寿妻昭亦上书请超曰:‘妾同产兄西域都护定远侯超,幸得以微功特蒙重赏,爵列通侯,位二千石。天恩殊绝,诚非小臣所当被蒙。超之始出,志捐躯命,冀立微功,以自陈效。会陈睦之变,道路隔绝,超以一身转侧绝域,晓譬诸国,因其兵众,每有攻战,辄为先登,身被金夷,不避死亡。赖蒙天子神灵,且得延命沙漠,至今积三十年。骨肉生离,不复相识。所与相随时人士众,皆已物故。超年最长,今且七十。衰老被病,头发无黑,两手不仁,耳目不聪明,扶杖乃能行。虽欲竭尽其力,以报塞天恩,迫于岁暮,犬马齿索。蛮夷之性,悖逆侮老,而超旦暮入地,久不见代,恐开奸宄之源,生逆乱之心。而卿大夫咸怀一切,莫肯远虑。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便为上损国家累世之功,下弃忠臣竭力之用,诚可痛也。故超万里归诚,自陈苦急,延颈逾望,三年于今,未蒙省录。妾窃闻古者十五受兵,六十还之,亦有休息不任职也。缘陛下以至孝理天下,得万国之欢心,不遗小国之臣,况超得备侯伯之位,故敢触死为超求哀,匄超余年。一得生还,复见阙庭,使国永无劳远之虑,西域无仓卒之忧,超得长蒙文王葬骨之恩,子方哀老之惠。诗云:“无德不报”,太上曰“不辱”。此之谓也。’书奏,帝感其言,乃征超还。”
《汉书·王莽传下》:“莽忧懑不能食,亶饮酒,啖鳆鱼。读军书倦,因冯几寐,不复就枕矣。莽常翳云母屏风,冯几据杖,眇目视书,左右持笔札,侍中二人夹侍。或夜则露天文,以示天意。莽自知败,然犹冀万一,不知所厝。”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馀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馀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馀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
《左传·宣公十五年》:“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变,不知所厝。”
不知所厝成语接龙
不知所厝字义分解
知
所
1.(形声。从斤,户声。斤,斧子。(hǔ)本义:伐木声)。
2.“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
3.地方。
4.进行科学研究的机构 。如:物理所;农民问题研究所。又指机关或其他机构的名称。如:派出所;招待所;指挥所。
5.着落;结果。
6.表示结构。
厝
1.(形声。从厂(hǎn),昔声。“厂”,象山崖形。本义:磨刀石)。
2.同本义。一说相当于现在的金刚钻。
3.安置,措置。
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