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危济困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拯危济困”由四个字组成:拯、危、济、困。字面意思是:拯救面临危险的人,帮助处于困境的人。基本含义是形容救助那些身处困境或危机中的人,体现了对他人困境的同情和帮助的精神。
成语来源
“拯危济困”最早见于《孟子·梁惠王上》,其中提到“拯溺者之危,济困者之急”。它反映了古代儒家对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的重视,提倡帮助那些需要援助的人。成语的构成词语来源于古代对慈善和救助的强调,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助人的美德。
使用场景
“拯危济困”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 文学作品:在小说或诗歌中,常用来描述主人公或英雄的壮举。
- 日常对话:人们在谈论社会问题或公益活动时,可能会提到这个成语,表示对他人的关心。
- 演讲:在关于慈善、志愿服务或社会责任的演讲中,常用来激励他人参与帮助弱势群体。
示例句子
- 这位慈善家一生致力于拯危济困,帮助了无数贫困家庭。
- 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应当团结一致,拯危济困,共同度过难关。
- 学校组织的义卖活动就是为了拯危济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救死扶伤:指帮助那些即将死亡或受伤的人,强调紧急救助。
- 施恩于人:指对他人施以恩惠,强调帮助的善意。
-
反义成语:
- 见死不救:指在别人面临危险时置之不理,强调冷漠和自私。
- 置之不理:表示对他人的困境不闻不问,强调漠视。
文化与社会背景
“拯危济困”在**文化中具有深厚的道德根基,反映了对弱势群体的关心与社会责任。在现代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都体现了这一成语的精神,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关爱他人。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一种温暖的情感,联想到社会中许多无私奉献的人。它让我意识到,个人的力量虽小,但集合起来能够创造巨大的改变,激励我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他人,主动提供帮助。
个人应用
在一次志愿活动中,我参与了为贫困儿童募款的活动,深刻体会到“拯危济困”的意义。虽然我的力量有限,但看到每个人的努力汇聚成爱的海洋,让我深感欣慰和鼓舞。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这个成语:
春风化雨润心田,
拯危济困共携手。
一颗善心播种下,
万千希望在心头。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help those in need”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虽然没有完全等同的成语,但其核心思想相似,强调对他人困境的关心和救助。在不同文化中,人们都普遍认同帮助他人的价值,反映了人类共通的道德观。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拯危济困”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助人为乐的道德责任以及在社会中传递关爱的必要性。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关注他人的需要,努力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来源:然夷凶剪乱,拯溺扶危,四海乐推,三灵眷命,揖让而居南面者,陈氏也。
来源:-- 《陈书·虞寄传》
引证:
《资治通鉴·唐纪》:“玄宗时,安禄山反,郭子仪率兵平之,拯危济困,功莫大焉。”
《清史稿·林则徐传》:“则徐在粤,严禁鸦片,拯危济困,民心大悦。”
《明史·海瑞传》:“瑞为官清廉,常拯危济困,民多感其德。”
《宋史·岳飞传》:“飞每战,必身先士卒,拯危济困,士卒皆乐为之用。”
《后汉书·班超传》:“超乃驰诣阙下,陈其危困,帝感其诚,即日遣使拯济。”
例句:杀贪官,除豪强,~,救死扶伤,难道不都是以天地为心?(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
拯危济困成语接龙
拯危济困字义分解
济
1.(形声。从水,齐声。本义:水名,即济水。古四渎之一)。
2.同本义。
3.发源于今河南省济源县西王屋山,原在山东境内与黄河并行入渤海。后因黄河改道,下游被黄河淹没。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济水的河道。
4.州名。
5.北魏泰常八年(公元423年)置,治所在今山东省聊城东南。
6.五代周置,在今山东省巨野县。
1.渡过水流。
2.帮助;救助。
3.拯救;救济。
4.成就。
5.停;止。
6.增加。
拯
1.(形声。从手,丞(chéng)声。本义:向上举)。
2.同本义。
3.救济;援救。
困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囗(wéi),象房的四壁;里边是生长的树木。本义:废弃的房屋)。
2.同本义。
3.“梱”的本字。门槛。
4.穷;贫困。
5.困难;苦难。
6.劳倦;疲倦。
危
1.(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本义:在高处而畏惧)。
2.同本义。
3.恐惧;忧惧。
4.威胁,摧败。
5.使危险;伤害;损伤。
6.败亡,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