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唇敝舌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焦唇敝舌”字面意思是嘴唇焦灼、舌头破损。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说话或辩论时费力而痛苦,通常用来描述长时间的争论或辩论导致的疲惫和痛苦。可以引申为因言辞激烈而造成的精神和身体上的疲惫。
成语来源
“焦唇敝舌”出自《尚书·大禹谟》。在该文中,形容大禹治水时,民众由于饥渴而发出痛苦的呼声,进而引申为口舌之劳。该成语强调了在言辞上付出的辛劳与代价,展现了古人对言辞和交流的重视。
使用场景
成语“焦唇敝舌”可以用于多种场景中,包括:
- 文学作品:在小说或诗歌中,描述人物因争论而产生的疲惫。
- 日常对话:在朋友或同事间讨论事情时,形容某些话题讨论得太久而感到疲惫。
- 演讲:在演讲中形容自己为了阐述某个观点而耗费了大量的口舌之力。
示例句子
- 为了辩护自己的观点,他在会议上焦唇敝舌,几乎说得声嘶力竭。
- 这场辩论真的让人焦唇敝舌,大家争论不休,最后连核心问题都模糊了。
- 他为了说服老板,焦唇敝舌,几乎耗尽了所有的精力。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口舌之劳:指说话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强调言辞的辛劳。
- 舌战:指用口才进行争辩,强调言辞的激烈和对抗性。
-
反义成语:
- 言简意赅:形容说话简洁明了,与“焦唇敝舌”形成对比。
- 无话可说:指没有话题可谈,与长时间争论的状态相反。
文化与社会背景
“焦唇敝舌”在**传统文化中,往往被视为对言辞的重视和珍惜。它反映了古代重视辩论和口才的文化背景。在现代社会,虽然交流方式多样化,但这个成语依然适用,提醒人们在沟通时要注意言辞的得体与效率。
情感与联想
该成语让我联想到在辩论中所承受的压力和疲惫感,往往在争论中我们会陷入情绪的漩涡,导致身心俱疲。它也让我反思言语的力量,有时言辞可以改变局势,但过度的争论也可能让人感到沮丧。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参加过一次激烈的辩论赛,赛后我感到“焦唇敝舌”,不仅口渴,而且头脑也有些晕眩。那次经历让我明白了在言辞上付出的代价,以及如何更有效地表达观点。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运用:
言语如水,流淌无尽,
焦唇敝舌,诉说心声。
理智与情,交缠难解,
辩论之余,思绪迷蒙。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 talk oneself hoarse”,也即说得口干舌燥。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长时间说话的疲惫感。在其他文化中,或许也有类似的说法,强调言语的疲惫和争论的激烈。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成语“焦唇敝舌”的学,我深刻领悟到言辞的力量及其带来的疲惫感。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更加珍惜与他人沟通的机会。在今后的学和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言辞的有效性,避免无谓的争论,努力做到言简意赅。
来源:我的爱护中华民国,焦唇敝舌,恐其衰微,大半正为了使我们得有剪辫的自由。
来源:--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
引证:
《晋书·王导传》:“焦唇敝舌,以救时弊。”
《后汉书·袁绍传》:“焦唇敝舌,以争天下。”
《汉书·王莽传下》:“焦唇敝舌,以争天命。”
《史记·张仪列传》:“焦唇敝舌,劳思虑,而国不得安。”
《战国策·齐策一》:“焦唇敝舌,以谏寡人者,皆欲寡人之国也。”
焦唇敝舌成语接龙
焦唇敝舌字义分解
舌
1.(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
2.同本义。
3.代指言语。
4.指装在铃铎内的锤。亦指管乐器的簧。
焦
1.(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隹”(zhuī),短尾鸟,下面是“火”。把鸟放在火上烤。本义:物经火烧而变黄或成炭)。
2.同本义。
3.干枯;枯焦。
4.叫喊,吵闹。
5.着急。
6.干燥。
敝
1.同本义。
2.疲惫,困乏,衰败。
3.失败。
4.弃。
5.损害。
唇
1.(形声。从口,辰声。本义:嘴唇)。
2.同本义。
3.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