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衣露冠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暴衣露冠”由“暴”、“衣”、“露”、“冠”四个字组成。字面意思为“衣服暴露,头冠显露”,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衣着非常不整洁,或者在某种情况下显得极为狼狈,表明一种不拘小节的状态。它可以隐喻一个人对外在形象的不在乎。
成语来源
“暴衣露冠”出自《左传》,其背景涉及到古代礼仪与个人形象的重要性。在古代,衣着整洁是个人修养和社会地位的象征,而“暴衣露冠”则与之形成对比,强调了一种不符合社会期待的状态。这一成语往往与不恰当的场合和形象联系在一起,反映出当时对礼仪和外表的重视。
使用场景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 文学作品:在古典文学中描写人物时,可以用来形容角色因某种原因而未能保持体面。
- 日常对话:在朋友间闲聊时,可以用来调侃某个人的打扮不整齐。
- 演讲:在讨论形象与自我管理的主题时,可以引用这个成语来强调外表的重要性。
示例句子
- 经过一夜的狂欢,他第二天出门时真是暴衣露冠,完全不在意别人的目光。
- 在重要的商务会议上,绝不能暴衣露冠,这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不尊重。
- 她在家时随意打扮,暴衣露冠,但一到公司就立刻换上得体的职业装。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衣衫褴褛”:形容衣服破烂不堪,强调贫困和不修边幅。
- “蓬头垢面”:形容人外表邋遢,未加打理。
-
反义成语:
- “衣着光鲜”:形容人的穿着整齐、华丽。
- “体面得体”:形容人的形象和举止都很合适得体。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外在形象常常与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社会地位密切相关。成语“暴衣露冠”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礼仪的重视。现代社会虽然对外表的要求有所松动,但在某些正式场合,保持得体的形象仍然是被广泛认同的标准。
情感与联想
“暴衣露冠”这个成语常常带有一种轻蔑或调侃的情绪,提醒人们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在我的思维中,它引发了对个人形象与社会期待之间关系的思考,促使我更加注重在不同场合下的着装和表现。
个人应用
在一次重要的面试中,我由于准备不充分,选择了非常随意的服装,结果给面试官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事后我就想到了“暴衣露冠”这个成语,提醒自己在未来的场合中更加注重个人形象,以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创造性使用
在夜晚的街头,月光照耀着他那暴衣露冠的身影,仿佛他是这个城市中最不羁的流浪者,尽情享受着自由,而世俗的羁绊却无法束缚他的灵魂。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ressed to the nines”,意指穿着得体、整洁,而“dressed like a slob”则形容穿着邋遢。两者在文化背景中都反映了对外在形象的重视,但具体的表达方式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暴衣露冠”这一成语的学,我认识到外在形象在社交和职场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出文化背景对个人表现的影响。在语言学中,掌握这样的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增强了我对社会文化的理解。
来源:今宗室子孙,曾无暴衣露冠之劳,裂地而王之,分财而赐之,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来源:-- 《汉书·燕刺王刘旦传》
引证:
《宋史·岳飞传》:“飞衣冠甚整,暴衣露冠,以示不苟。”
《晋书·王导传》:“导衣冠甚整,暴衣露冠,以示不苟。”
《后汉书·袁绍传》:“绍衣冠甚整,暴衣露冠,以示不苟。”
《汉书·王莽传下》:“莽衣冠甚整,暴衣露冠,以示不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衣冠甚整,暴衣露冠,以示不苟。”
例句:足下甚苦,~,将兵助楚讨不义,足不何不自喜也?臣原以事见,而曰‘吾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
暴衣露冠成语接龙
暴衣露冠字义分解
露
1.(形声。从雨,路声。本义:露水)。
2.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球。
3.又。
4.水气。
5.道路。
6.显露;显现在外。
1.
衣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衣”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本义:上衣)。
2.同本义。
3.服装的通称。合上衣下裳而言。
1.穿衣。
2.遮盖;包扎。
3.依靠
暴
1.显露;暴露。
2.糟蹋,损害。
3.欺凌。
4.徒手搏。
5.凶恶,残暴。
6.急骤;猛烈。
1.(会意。古文从日,麃声。从日出艹米。本义:晒)。
2.同本义。
3.暴露;显露。
冠
1.(会意。从“冖”(mì),用布帛蒙覆。从“元”(人头),从“寸”(手)。意思是:手拿布帛之类的制品加在人的头上,即“冠”。本义:帽子)。
2.同本义。
3.公鸡头上的肉瘤或高出的羽毛。
1.戴;戴帽子。
2.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3.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