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冠落珮的意思
基本定义
“倒冠落珮”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把帽子倒戴、佩饰掉落”。它主要用来形容人的失态或丢失风度,通常指在某种场合或情境中因不适当的举动或言语而显得狼狈不堪。
成语来源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传说中,古人如果在重要场合失去礼仪的规范,常会出现“倒冠落珮”的情形。具体的历史典故未必明确,但可以联想到古代社会对于礼仪和形象的重视,失态的表现往往会引起他人的关注和评议。
使用场景
“倒冠落珮”可以用于多种场合,包括:
- 文学作品中,用来描绘人物在某种情况下的尴尬表现。
- 日常对话中,形容朋友或同事在某次社交活动中表现不佳。
- 演讲中,可以用来强调礼仪的重要性,警示听众避免失态。
示例句子
- 他在聚会上不小心说错了话,真是让人感到倒冠落珮。
- 在重要的面试中,失去冷静的她瞬间感到倒冠落珮。
- 这位领导在公众场合失言,导致公司形象倒冠落珮。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失态:指在行为举止上失去礼仪或规范。
- 狼狈不堪:形容处境困难、尴尬。
-
反义成语:
- 仪表堂堂:形容人的仪态端庄,风度翩翩。
- 得体:形容言行举止合适、得当。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礼仪被视为极为重要的社会规范,尤其在社交活动中。成语“倒冠落珮”体现了对礼仪失范的敏感性和对个人形象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虽然人们的观念有所变化,但这一成语在提醒人们注意社交礼仪方面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常常带有负面情感,令人联想到尴尬和不安。它使我反思在社交场合中保持得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避免在他人面前失态。
个人应用
在一次公司聚会上,我因喝多了酒而失言,结果让大家都很尴尬,事后我深感“倒冠落珮”的滋味,提醒自己在未来的社交场合中要多加注意。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小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月下独行影如烟,
举杯邀月心却寒。
倒冠落珮笑声裂,
一醉方休梦未还。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 lose face”,意指在社交场合中因为失态而失去尊严和面子。这一表达同样强调了社交礼仪和形象的重要性,显示了不同文化中对失态的共同反应。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倒冠落珮”的学*,我意识到了礼仪在社交中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形象的必要性。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社交场合中更加自信和从容。
引证:
《明史·杨慎传》:“慎既归,倒冠落珮,以示不复为官。”
《宋史·文天祥传》:“天祥既归,倒冠落珮,以示不复为官。”
《晋书·王导传》:“导既归,倒冠落珮,以示不复为官。”
《后汉书·袁绍传》:“绍既败,倒冠落珮,以示不复为官。”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既归,倒冠落珮,以示不复为官。”
倒冠落珮成语接龙
倒冠落珮字义分解
落
1.(形声。从艸,洛声。本义:叶落,花落)。
2.同本义。
3.泛指下落;下坠。
4.掉进。
5.耽误;荒废。
6.衰败。
1.丢了,漏掉
2.忘了拿,没注意取
3.落后
4.没有上,误
1.捞,赚。
1.[方言]形容态度大方。
珮
1.②。
冠
1.(会意。从“冖”(mì),用布帛蒙覆。从“元”(人头),从“寸”(手)。意思是:手拿布帛之类的制品加在人的头上,即“冠”。本义:帽子)。
2.同本义。
3.公鸡头上的肉瘤或高出的羽毛。
1.戴;戴帽子。
2.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3.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
倒
1.(形声。从人,到声。本义:倒下)。
2.同本义。
3.失败,败落。
4.坍塌;垮台。
5.将货物或商店企业作价给人。
1.上下、前后颠倒。
2.向相反方向移动。
3.将容器倾斜或反转,使里面的东西出来。
4.表示跟一般情理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