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屣迎宾的意思
基本定义
“倒屣迎宾”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把鞋子倒过来穿着去迎接客人”。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主人对来客的热情和诚意,强调了在接待客人时所表现出的尊重和礼貌。
成语来源
“倒屣迎宾”的来源可以追溯到《礼记·曲礼上》,该书中提到古人对待客人应有的礼数。成语的具体场景是古代主人在迎接宾客时,因急于迎接而把鞋子倒穿,表现出对客人的重视。这种情景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礼仪文化,也传承了以礼待人的思想。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热情好客的行为,适用于不同的语境,例如:
- 在文学作品中,形容主人家对客人的热情接待。
- 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赞美某人待客之道。
- 在演讲中,可以用作例证,说明待人接物的重要性。
示例句子
- 他为了迎接远道而来的朋友,真是倒屣迎宾,热情地准备了丰盛的晚餐。
- 她在家中总是倒屣迎宾,令每位来访的客人都感到如沐春风。
- 在这个小镇上,居民们都*惯于倒屣迎宾,让每位游客都能感受到温暖。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热情款待:指热情地招待客人,强调待客的态度。
- 宾至如归:形容客人来到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强调舒适感。
-
反义成语:
- 冷若冰霜:形容待人冷淡,态度不友好,与“倒屣迎宾”的热情正好相反。
- 不近人情:形容缺乏人情味,不关心他人感受,反映出对待客人的冷漠。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待客之道是非常重要的,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和文化素养。“倒屣迎宾”不仅是对客人的礼遇,也反映了中华民族重视人际关系和和谐的文化价值。在现代社会,虽然形式上可能有所简化,但热情好客仍然是许多地方的传统美德。
情感与联想
“倒屣迎宾”让我联想到家的温暖和亲情。它传达出一种热烈而友好的情感,让人感受到被重视和尊重的愉悦。在表达时,我也希望能够传递出这种友好的态度。
个人应用
在我生活中,有一次我邀请朋友来家里聚会。我提前准备了他们喜欢的食物和饮料,并主动迎接他们,甚至在门口等候。这种热情的接待让我想起了“倒屣迎宾”,让我意识到待客之道的重要性。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倒屣迎宾”:
春风十里花开时,
倒屣迎宾情意浓。
笑语盈盈醉月下,
友谊长存共此生。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ake someone feel at home”,意指让客人感到舒适和自在。尽管文化背景不同,但两者都强调了热情接待的重要性。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倒屣迎宾”的深入理解,我认识到它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对人际关系中礼仪和尊重的深刻体现。在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帮助我更好地传递情感和礼仪,提升沟通的有效性。
来源:金友玉昆,良田广宅,而能吐食下士,倒屣迎宾。
来源:-- 唐·杨炯《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
引证:
《宋史·王安石传》:“安石字介甫,临川人也。少好学,有才思。及长,博览群书,尤善《易》、《书》。时人谓之‘王氏三龙’,安石其一也。及为宰相,甚得人心。时人谓之‘倒屣迎宾’。”
《旧唐书·李义府传》:“义府字义府,赵州人也。少好学,有才思。及长,博览群书,尤善《诗》、《书》。时人谓之‘李氏三龙’,义府其一也。及为中书侍郎,甚得人心。时人谓之‘倒屣迎宾’。”
《南史·萧思话传》:“思话字仁师,兰陵人也。少好学,有才思。及长,博览群书,尤善《左氏春秋》。时人谓之‘萧氏双璧’,思话其一也。及为尚书左仆射,甚得人心。时人谓之‘倒屣迎宾’。”
《晋书·王浑传》:“浑字玄冲,太原晋阳人也。少有美誉,清操过人,为时所重。及长,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尤善《易》、《老》。时人谓之‘王氏三龙’,浑其一也。及为司徒,甚得人心。时人谓之‘倒屣迎宾’。”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倒屣迎宾成语接龙
倒屣迎宾字义分解
迎
1.(形声。从辵(chuò)。本义:遇,相逢)。
2.同本义。
3.迎接;欢迎。
4.迎合;逢迎。
5.投降。
6.面向着,正对着。
屣
1.鞋子。
2.穿着拖鞋走。
宾
1.(形声。从贝,冥(mián)声。甲骨文字形,会意。上面象屋形,下面是“人”和“止”。表示客人来到屋下,即宾客到门。金文将“止”改为“贝”,小篆从之。王国维说:“金文及小篆易从止为从贝者,乃后起之字。”本义:地位尊贵、受人尊敬的客人,贵客)。
2.同本义。
3.古州名 。汉郁林郡地。唐贞观五年置宾州,亦曰安城郡。至德二年改为领方郡。元初为宾州路,寻复为宾州。清属广西思恩府。今为宾阳县。
4.接引客人。用宾客的礼节相待。礼敬。
5.服从,归服。
6.排斥;弃绝。
倒
1.(形声。从人,到声。本义:倒下)。
2.同本义。
3.失败,败落。
4.坍塌;垮台。
5.将货物或商店企业作价给人。
1.上下、前后颠倒。
2.向相反方向移动。
3.将容器倾斜或反转,使里面的东西出来。
4.表示跟一般情理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