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虽新不为冠的意思
鞋子虽新也不能当帽子用。旧时比喻君臣、贵贱有别,不可混同。
来源: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
来源:-- 《史记·儒林列传》
履虽新不为冠成语接龙
履虽新不为冠字义分解
虽
1. (形声。从虫,唯声。古读 (huī)。本义:虫,似蜥蜴而大)。
2. 即使…也;纵使。
3. 仅,只。
4. 原本,本。
新
1. (形声。从斤,从木,辛声。据甲骨文,左边是木,右边是斧子。指用斧子砍伐木材。本义:用斧子砍伐木材。“新”是“薪”的本字)。
2. 砍伐树木。
3. 更新,使之新。
4. 初次出现。与“旧”相对。
5. 新洁;新鲜;清新。
6. 开始的。
履
1. (会意。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2. 同本义。
3. 穿鞋。
4. 登位。
5. 实行。
6. 开始担任职务。
冠
1. (会意。从“冖”(mì),用布帛蒙覆。从“元”(人头),从“寸”(手)。意思是:手拿布帛之类的制品加在人的头上,即“冠”。本义:帽子)。
2. 同本义。
3. 公鸡头上的肉瘤或高出的羽毛。
1. 戴;戴帽子。
2. 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3. 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
为
1. (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3. 制作;创作。
4. 治理。
5. 变成,成为。
6. 是。
1.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帮助;佑助。
3. 言说;告诉。
4. 因为,由于。
5. 替,给。
6. 为了。
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 古疑问词。
5. 用来调整音节。
6.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