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章摘句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断章摘句”字面意思是“从一段话中断开并摘取几句”。基本含义是指在引用或理解某段话时,只选取其中的某些句子,而忽略了整体上下文,从而可能导致误解或偏差。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贬义,暗示对原文的曲解或不全面理解。
成语来源
“断章摘句”出自于古代文人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评论与研究,尤其是在对诗词、散文的解读过程中,常有人仅凭片段来判断作品的主题或作者的意图。虽然具体的出处难以考证,但这一现象在古代文人中并不罕见,尤其在对经典的学习和传承中,容易因片面理解而导致误解。
使用场景
- 文学作品:在文学评论中,常有人批评某些评论家仅以片段来解读作品,指责其“断章摘句”。
- 日常对话:在朋友之间讨论某个话题时,有时会有人直截了当地引用别人说的话,导致误解。
- 演讲:在演讲中,若引用某人的观点而没有提供完整的背景,可能被听众指责为“断章摘句”。
示例句子
- “他在讨论时只是断章摘句,完全没有理解文章的主旨。”
- “如果你只是断章摘句,可能会误导听众的理解。”
- “在学术研究中,断章摘句不仅不严谨,也不利于深入探讨。”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曲解原意:指对某事物的理解与原意相悖。
- 断章取义:与“断章摘句”相似,强调对文字的片面理解。
-
反义成语:
- 全面分析:强调对事物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而不是片面的理解。
- 深入浅出:用简单易懂的方式阐述复杂的内容,避免误解。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中华文化中,经典文献和诗词被视为智慧和道德的源泉。对于这些经典的理解,要求读者有全面的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断章摘句”体现了一种对经典的不尊重,反映了对知识和理解的肤浅态度。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迅速,容易导致人们在社交媒体上“断章摘句”而产生误解。
情感与联想
“断章摘句”常常让我联想到对信息的片面理解和误导。它提醒我在交流中要更加谨慎,注重上下文的完整性。每当看到有人对某个观点的片面解读时,我都会感到不安,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
个人应用
在一次学术讨论中,我曾因引用某位教授的言论而被指责为“断章摘句”。这让我意识到,引用他人的观点时,必须提供完整的背景和上下文,以避免误解。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现代诗中,可以这样运用该成语:
在纷扰的世界里,
我们常常选择断章摘句,
却不知那完整的故事,
藏着多少未言的伤痛。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于“断章摘句”的表达是“out of context”,强调在缺乏上下文的情况下引用某段话或某个观点。这种现象在各文化中普遍存在,尤其是在社交媒体的时代,片段引用更是司空见惯。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断章摘句”的学习,我深刻意识到理解和表达的重要性。在学习和交流中,尊重上下文、全面理解他人的观点是有效沟通的基础。该成语不仅是语言上的警示,也使我在生活中更加注重倾听和理解。
来源:断章摘句,如娠如生。
来源:-- 唐·李商隐《唐容州经略使后序》
引证:
《新唐书·文艺传中·李贺》:“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及暮归,足成之,曰‘断章摘句’。”
《清史稿·文苑传一·黄宗羲》:“宗羲为文,博大精深,尤长于史,其论学,必原本经术,而好为‘断章摘句’,以发其微。”
《明史·文苑传三·徐渭》:“渭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善草书,工写生,画山水尤奇,然不耐烦剧,好为‘断章摘句’,以自娱。”
《宋史·文苑传六·李廌》:“廌为文敏而工,然务为险怪之语,至摘古人未尝道之言,刻画摹拟,号‘断章摘句’。”
《旧唐书·李商隐传》:“商隐工诗,为文瑰迈奇古,辞多警句,人或效之,谓之‘断章摘句’。”
例句:写作文不能把别人的文章~抄袭成文。
断章摘句成语接龙
断章摘句字义分解
章
1.(会意。从音十。音指音乐,“十”是个位数已终了的数,合起来表示音乐完毕。本义:音乐的一曲)。
2.同本义。今称“乐章”。
3.棵;根。
4.在绘画或刺绣上,赤与白相间的花纹叫“章”。
5.红白相间的丝织品。
6.文章。诗歌的段落。亦指文章的段或篇。
断
1.(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2.同本义。
3.断开;断绝。
4.拦截;拦劫。
5.判断;裁决。
6.分;区分;划分。
摘
1.(形声。小篆字形,从手,啻(chì)声。本义:用手采下或取下)。
2.同本义。
3.除去,去掉。
4.摘录。
句
1.(形声。从口。正当读今言钩,俗作勾。本义:弯曲)。
2.同本义。
3.勾画。
4.如果——表示假设。
5.古称不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旁的短边。
6.——人名用字。
1.(会意。小篆字形,从口,从丩(jiū),象绳丝缠结之状)。“丩”亦兼表字音。①(gōu)本义:弯曲。②句子。
2.语句;诗句。
3.中国汉代行大礼时,由九宾中地位最低的士依次向上传话,与“胪”相反。
4.用于时间的计量。表示点时,相当于“点”;表示时段时,相当于“个”(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