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椽大笔的意思
基本定义
“如椽大笔”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像椽子一样粗大的笔。椽子是用作建筑的木材,通常较粗且结实,因此用它来形容笔的粗大,意味着书写的力量和气势。这一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文笔雄浑有力,写作能力出众。
成语来源
“如椽大笔”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中,意在形容大才之作、杰出作品的书写能力。杜甫在诗中提到的“椽”,强调了作者的才华和作品的分量。历史上,许多文人都用此成语来表达对某位作家的赞赏,指其作品气势磅礴、极具影响力。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文学评论、书法艺术以及对某位作者的评价。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于描写作者的风格或作品的特点。在日常对话中,也可用来形容某人的表达能力或写作才华。在演讲中,借助该成语可以增强对某位作家的赞美,提升演讲的感染力。
示例句子
- 他的散文如椽大笔,字字珠玑,令人回味无穷。
- 在这本书中,作者用如椽大笔的笔触描绘了历史的沧桑。
- 她的诗歌如椽大笔,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气势磅礴”:形容气势很大,常用于描述作品或演讲。
- “文采斐然”:形容文笔华丽,才华出众。
反义成语:
- “拙笔”:形容写作能力差,文笔平庸。
- “平淡无奇”:形容作品或表达缺乏特色和吸引力。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书法和文学被视为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成语“如椽大笔”反映了文人对书写能力的高度重视。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依然适用,尤其在文学创作、教育和文化交流中,强调了优秀写作的重要性。
情感与联想
“如椽大笔”让我联想到那些在文学领域里发光发热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常常激发人们的思考和情感共鸣。这种联想不仅让我感受到文学的力量,也激励我在写作中追求更高的境界。
个人应用
在我的学*和创作过程中,我常常会反思自己的写作风格,尝试用“如椽大笔”的标准来检视自己的作品,鼓励自己不断提升能力,追求更具深度和力度的表达。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古老的图书馆中,书香扑鼻而来,书架上满是如椽大笔所书写的经典之作,每一页都散发着智慧的光辉。那些字句仿佛在告诉我,只有用心去书写,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印记。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a pen as mighty as a sword”有着类似的表达,强调文字和书写的力量。不过,中文的“如椽大笔”更加具体,直接用物体的形象来传达书写的力量,体现了汉字文化的独特性。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如椽大笔”的学*,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文学创作的重要性和写作的力量。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激励我在写作中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来源:诗成半醉正陶然,更用如椽大笔抄。
来源:-- 宋·邵雍《大字吟》
引证:
《明史·文苑传·杨慎》:“慎以博洽冠一时,诗文外,杂著至一百余种,并行于世。其文如椽大笔,为世所重。”
《宋史·文苑传·苏轼》:“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时人以如椽大笔称之。”
《旧唐书·李峤传》:“峤富才思,有所属文,竟以书判拔萃,累转给事中,时人谓之‘李给事’,文章则有如椽大笔。”
《南史·文学传·纪少瑜》:“少瑜尝梦陆倕以一束青镂管笔授之,云:‘笔可思而得。’其文因此遒进,有如椽大笔之称。”
《晋书·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
故事:东晋文人王珣从小才思敏捷,胆识过人,20岁时担任大司马桓温的主簿。他经常是口若悬河,下笔成文。一天晚上王珣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送给他一支像椽子那样大的笔,预感有大手笔的事情要做。第二天果然被叫去为晋孝武帝写祭文
如椽大笔成语接龙
如椽大笔字义分解
笔
1.(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2.同本义。
3.笔法。曲笔,伏笔。
4.书写;记载。
5.用于款项、书画的量,如:一笔款;三笔账;写得一笔好字。
椽
1.(形声。从木,彖(tuàn)声。本义:承屋瓦的圆木) 同本义。
如
1.(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2.同本义。
3.好像, 如同。
4.比得上,及。
5.去,往。
6.遭遇,际遇。
大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本义:大小的“大”)。
2.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3.年辈较长或排行第一的。
4.重要,重大。
5.德高望重的。
6.超过一般。
1.“大夫”、“大王”。
2.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