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无完肤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肌无完肤”字面意思是肌肤上没有一处完好的地方,形容身体或表面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或损伤。引申义通常用来比喻事物受到严重的损坏,或是某种事物的缺陷、问题非常严重,甚至无法修复。
成语来源
“肌无完肤”出自《左传》,原文为“无肤之完”。其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表达了对身体完整性的重视。成语中的“肌”指的是皮肤,而“完肤”则强调完好无损。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身上的伤痕累累,或者某个事物的破损状态。
使用场景
该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历史记载和日常对话中。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于描写战争创伤或悲惨的遭遇。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某个项目或计划的失败程度。例如,在商业谈判中,如果某个合同遭到较大修改,可以说“这个合同现在肌无完肤,几乎没有原来的样子了”。
示例句子
- 经过几轮的修改,这份报告已经肌无完肤,根本无法看出最初的思路。
- 他在比赛中受了重伤,身体上肌无完肤,令人心疼。
- 这部电影经过多次删减,情节已经肌无完肤,失去了原有的魅力。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伤痕累累:强调受到严重的伤害或损失。
- 千疮百孔:形容损伤非常严重,几乎没有完好的地方。
反义成语:
- 完好无损:形容事物保持完好,没有任何损坏。
- 毫发无损:形容物体的损坏程度非常小,几乎没有影响。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身体的完整性常常被视为健康和美的重要象征。因此,“肌无完肤”往往带有一种悲哀和失落的情感。在现代社会,随着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重视,这个成语也引申到对个人状态的反思,强调全面的健康和完整性的重要性。
情感与联想
“肌无完肤”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悲伤和痛苦,联想到遭受重大损失或创伤的情景。这种情感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引发对生活的不满或对人际关系的反思,体现出一种对完美状态的追求。
个人应用
在我生活中,有一次参加朋友的婚礼,因暴雨导致婚礼场地严重受损,整个场地“肌无完肤”,让原本美好的庆祝活动变得狼藉不堪。这个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计划和现实之间的落差,以及面对困境时的应对能力。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关于人生波折的诗中,可以写道:
岁月如刀,肌无完肤,
风雨飘摇,心灵难愈。
但愿明天,重拾勇气,
再展风华,重写人生。
这样的使用展示了该成语在诗歌中的灵活性,并赋予了它更深的哲理意义。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wounded”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没有直接对应“肌无完肤”这一成语的表达。西方文化中,虽然也有对身体伤害的描述,但更常用的会是比喻性的表达,如“scarred”或“damaged”,侧重于心理或情感的创伤。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肌无完肤”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表达了表面的损伤,更反映了内心的创伤和对完美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关注事物的完整性和保护自己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在沟通中更准确地表达情感和状态。
来源:健及少遇祸乱,久从战阵,矢石所中,肌无完肤。
来源:-- 《旧五代史·唐书·李健及传》
例句:他被人打得~。
肌无完肤成语接龙
肌无完肤字义分解
肤
1.(形声。从肉,盧省声。本义:人的皮肤)。
2.同本义。
3.某些像皮层那样的东西。
4.古代用于祭祀或供食用的肉类。
5.外表。
6.(fǔ)。古祭祀燕享,以盛稻粱的器皿。
肌
1.(形声。从肉,几声。本义:肌肉)。
2.同本义(先秦时期,“肌”表示人的肉;“肉”表示禽兽的肉)。
3.引申指皮肤。
无
1.“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1.(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同本义。
3.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没有,跟“有”相对。
5.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完
1.(形声。从宀(mián),元声。“宀”与房屋有关。本义:完备,完整)。
2.同本义。
3.充足;充实。
4.完成,结束。
5.重新整修。
6.指生命终结或进入危急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