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肤及髓的意思
基本定义:
“剥肤及髓”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剥去皮肤,直达骨髓。它形容对某种事物或情况的深入剖析,或是对某种痛苦的极端体验。基本含义往往指代对问题的深入探讨或对痛苦的深刻感受。
成语来源:
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文献,具体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其字面构成可以追溯到古汉语的生动表达方式,通常隐含着对事物本质的追求与揭示。在一些古代文献中,类似的表达常用于形容人对某种真理或痛苦的深切认知。
使用场景:
“剥肤及髓”的使用场景广泛,适用于文学作品、哲学讨论、心理分析等。比如,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用来描述主人公经历的精神痛苦;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对某个复杂问题的深入思考;在演讲中则可以用作强调对某一社会现象的深度关注。
示例句子:
-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他终于剥肤及髓,明白了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
-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对人性的剖析达到了剥肤及髓的境界,让人深思。
- 她的痛苦经历,真是剥肤及髓,让人心痛不已。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深入骨髓:同样形容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体验。
- 直击要害:强调直接触及问题的核心。
-
反义成语:
- 浮光掠影:形容表面现象,没有深入探讨。
- 隔靴搔痒:指触及表面,未能真正解决问题。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成语往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哲理,“剥肤及髓”反映了人们对真理与痛苦的深刻追求。现代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使得这一成语的适用性更为广泛,尤其是在心理咨询和自我反思中。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对痛苦的感知,常常是情感的深刻表达。它也反映了一种探求真理的勇气,暗示着面对问题时不畏艰难的态度。这种情感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引起共鸣。
个人应用:
在学*和工作中,我常常需要深入思考某些问题,特别是在解决复杂事务时,使用“剥肤及髓”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更好地表达对问题的认识和探讨的深度。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运用这个成语:
人生如梦剥肤及髓,
痛苦与欢笑交织成诗。
追寻真理的脚步不止,
骨髓深处埋藏着思绪。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 the core”,意指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对真理与痛苦的追求是一种共通的情感。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剥肤及髓”这一成语的分析,我认识到语言的深度和表达的力量。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灵活使用成语不仅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也能更好地传达情感与思想。这对于我的语言学*和表达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拥兵者第馆豆街陌,奴婢厌酒肉,而贫人羸饿就役,剥肤及髓。
来源:-- 《新唐书·独孤及传》
引证:
《新唐书·食货志一》:“安禄山乱,天下财赋尽入其手,剥肤及髓,民不聊生。”
《旧唐书·食货志上》:“时杨国忠为相,专以剥肤及髓为能事,百姓苦之。”
《清史稿·食货志一》:“雍正间,议准各省盐课,务令实征实解,不得稍有亏欠,如有剥肤及髓者,严惩不贷。”
《明史·宦官传一·王振》:“振既得权,则日以剥肤及髓为事,中外咸怨。”
《宋史·食货志下》:“盐铁使李巽请增江淮盐价,帝不许,巽遂奏减估,剥肤及髓,以悦于上。”
例句:民生困苦,谓私派倍于官征,杂项浮于正额;分外诛求,入名赔补;种种朘刻,~。
剥肤及髓成语接龙
剥肤及髓字义分解
髓
1.(形声。从骨,随省声。本义:骨中的凝脂)。
肤
1.(形声。从肉,盧省声。本义:人的皮肤)。
2.同本义。
3.某些像皮层那样的东西。
4.古代用于祭祀或供食用的肉类。
5.外表。
6.(fǔ)。古祭祀燕享,以盛稻粱的器皿。
及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义:追赶上,抓住)。
2.同本义。
3.至,达到。
4.待,等到。
5.遭受。
6.比得上,能与…相比。
剥
1.(会意。从刀,从录,“录”又兼作声符。“录”,《说文》:“刻割也。”本义:削;剥离;剥脱,即去掉物体表面上的东西)。
2.同本义。
3.割裂。
4.脱落。
5.强制除去。
6.盘剥;掠夺。
1.[口语]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