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ānròuchuāng

剜肉补疮

拼音wānròuchuāng

繁体剜肉補瘡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用有害的方法来救急"

近义词疗疮剜肉杀鸡取卵挖肉补疮剜肉成疮剜肉医疮

反义词事半功倍

剜肉补疮的意思

基本定义

“剜肉补疮”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用剜掉的肉来补伤口。引申义是用更大的损失来弥补较小的损失,或用一种不理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常常指代一种自我损害的行为。

成语来源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典故,虽然具体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常见的理解是与民间故事或古代医术相关,反映了人们在面对问题时的不理智选择。古人对于治疗伤口的理解有限,可能认为剜掉的肉可以用来填补伤口,但这种方法显然是错误的,反映了一种讽刺的智慧。

使用场景

“剜肉补疮”常用于文学作品、日常对话以及演讲中,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处理问题时的错误方式。例如,在经济危机的讨论中,某些政策可能会导致更大的损失,便可以用“剜肉补疮”来形容这些政策的效果。

示例句子

  1. 这项政策简直是剜肉补疮,根本无法解决公司的根本问题。
  2. 他为了挽回这次失误,采取了剜肉补疮的策略,结果反而导致情况更糟。
  3. 对于这次事故的处理,领导的做法让人觉得是在剜肉补疮,完全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以毒攻毒”:用更坏的手段去对付坏的事物,和“剜肉补疮”有相似之处。
    • “缘木求鱼”:用错误的方法去追求目标,强调方法不当。
  • 反义成语

    • “因小失大”:指因小的损失而导致大的损失,是对“剜肉补疮”行为的反义。
    • “对症下药”:指根据病因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案,与“剜肉补疮”的不理智相对。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成语常常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和警示。在现代社会中,“剜肉补疮”仍然适用,特别是在商业管理和决策中,提醒人们在面对问题时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而不是进一步自我伤害。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沉重和无奈的感觉,常常联想到错误的决策和由此带来的痛苦。它提醒人们在处理问题时需要冷静思考,避免因急于求成而导致更大的损失。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目睹过一个朋友在工作中犯了一个错误,为了掩盖这个错误,他采取了一系列极端的措施,结果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事情变得更加复杂。此时,我就想到了“剜肉补疮”这个成语。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小故事中,可以这样描写:“小镇上的药店因为一场火灾而损失惨重,店主为了重建,竟然将自己家的房子卖掉,结果不仅失去了家,也失去了生意。人们纷纷摇头,唏嘘道:这真是剜肉补疮,愚蠢之举。”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与“剜肉补疮”相似的表达是“cutting off your nose to spite your face”,意指用伤害自己来报复他人。这显示了不同文化中对自我伤害行为的共同认识,强调了不理智决策的普遍性。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剜肉补疮”的学*,我认识到在解决问题时,理智和深思熟虑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增强了我对决策过程的反思能力,帮助我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应对挑战。

来源: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来源:-- 唐·聂夷中《伤田家》诗

引证

《旧唐书·方伎传》:“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也。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洛州总管独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识小,难为用也。’周宣帝时,思邈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尝谓所亲曰:‘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吾方助之以济人。’及唐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嗟其容色甚少,谓曰:‘故知有道者诚可尊重,羡门、广成,岂虚言哉!’将授以爵位,固辞不受。显庆四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又固辞不受。”

《后汉书·华佗传》:“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汉书·艺文志》:“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有疾,医和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例句那只有用~的方法拼命放盘卖贱货,且捞几个钱来渡过了眼前再说。

剜肉补疮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bǔ), 衤部,共7画

1.(形声。从衣,甫声。本义:补衣服)。

2.同本义。

3.修补;整修破旧的东西。

4.补充。

5.弥补。

6.济助。

读音(ròu), 肉部,共6画

1.(象形。甲骨文 字形,小篆,象动物肉形。“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动物的肌肉)。

2.指供食用的动物肉。

3.指人体的皮肤、肌肉和脂肪层。

4.蔬果除去皮核外的可食部分。

5.指从口中发出的歌声,对乐器之声而言。

6.中间有孔的环状物的体部。

读音(chuāng), 疒部,共9画

1.(形声。从疒(chuáng),仓声。本义:皮肤上肿烂溃疡的病)。

2.痈、瘫、疽、疖等的总称。

读音(wān), 刂部,共10画

1.(形声。从刀,宛声。本义:挖)。

2.同本义。

3.以刀子等除去。

剜肉补疮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

剜肉补疮的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