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样文书的意思
基本定义:
“官样文书”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官府的样板文书。基本含义则是指那些形式上规范、繁琐但内容空洞、缺乏实质意义的文书,通常用于批评一些不切实际的官方文件或规范。
成语来源:
“官样文书”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历史上的官僚体制。在古代,官府的文书往往有一套固定的格式和词汇,虽然看似严谨,但许多文书往往只是走过场,缺乏实际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成语反映了对形式主义的批评,强调了内容的重要性。
使用场景:
“官样文书”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包括:
- 文学作品:用于描述文书的空洞和形式化。
- 日常对话:人们在讨论某些繁琐的规定或文件时,常常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其缺乏实质内容。
- 演讲与论文:在批评某些政策或制度时,可以引用“官样文书”来强调形式主义的弊端。
示例句子:
- 这份报告看起来很正式,但实际上不过是官样文书,毫无实际意义。
- 我们需要的是切实可行的方案,而不是一堆官样文书。
- 官样文书的背后隐藏着对实质工作的忽视。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形式主义:强调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的现象。
- 走过场:指事情做得很表面,未能深入。
反义成语:
- 实事求是:强调根据实际情况和事实来处理问题。
- 言之有物:指言辞中有实质内容,富有意义。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官样文书反映了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批评。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人们对效率和实用性的重视,使得这一成语的适用性更广泛,常用于批评那些表面化的做法。
情感与联想:
“官样文书”往往带来对不必要的繁文缛节的反感,联想到许多官僚机构中的无效运作。它促使我思考在生活和工作中,如何避免形式主义,注重实质内容。
个人应用:
在我之前的工作经历中,曾遇到一份项目申请文件,虽然格式规范,内容却缺乏实质性的信息,导致申请未能获得批准。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官样文书”的意义,以及在工作中注重内容的重要性。
创造性使用:
“在这官样文书的背后,隐藏的是无数未被关注的心声,犹如一座冰山,只有一小部分浮出水面,而其余的则沉寂在深不见底的海洋之中。”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现象常常被称为“bureaucratic red tape”,指的是繁琐的官僚程序。尽管表达的方式不同,但在两种文化中都反映出对形式主义的批评。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官样文书”的学*,我认识到语言不仅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也是反映社会现象的镜子。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重实质而非形式,是提高效率和有效沟通的关键。这个成语提醒我在表达时要追求内容的丰富性和实用性。
来源:但也只是官样文书,掩人耳目罢了。
来源:--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9回
引证:
《新唐书·百官志一》:“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发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狱案三十日,其务速者不与焉。官样文书,皆印其期,以示程限。”
《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发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狱案三十日,其务速者不与焉。官样文书,皆印其期,以示程限。”
《清史稿·选举志四》:“又令各部院,凡有奏事,必用官样文书,以防弊窦。”
《明史·选举志三》:“又令天下诸司,凡有章奏,必用官样文书,以防伪冒。”
《宋史·选举志一》:“时言事者谓:‘法弊则奸,请谨官样文书,以防吏胥之弊。’”
官样文书成语接龙
官样文书字义分解
样
1.(形声。从木,羕(yàng)声。本义:栩实,字亦作橡)。
2.假借为“像”。式样。
3.形状,模样。
文
1.(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同本义。
3.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4.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5.美德;文德。
6.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官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mián),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
2.同本义。
3.官府(政府机关)。
4.房舍,馆舍。
5.器官。
6.官职,职位。
书
1.(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2.同本义。
3.画。
4.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
5.信件,信函。
6.奏章;文书,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