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翰操觚的意思
基本定义
“染翰操觚”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用墨染指,用笔操觚”。这里的“翰”指的是毛笔,“操觚”则是指用笔写字。整体意思表示用自己的笔墨来表达思想,是一种对文学创作和写作的热爱与执着。
成语来源
“染翰操觚”出自《后汉书·冯阜传》。冯阜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文人,他虽然出身贫寒,但却对文学充满热情,常常以笔墨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成语的使用体现了对文人志向和文学创作的推崇。
使用场景
该成语常用于文学讨论或表达对写作的热爱。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写作的执着和热情。在演讲中,也可以作为对文人精神的赞美,激励更多人追求文学理想。
示例句子
- 他从小就对书法情有独钟,终日染翰操觚,终于成为一位书法大家。
-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仍有许多人选择染翰操觚,追求传统文化的传承。
- 她的作品中洋溢着浓厚的个人风格,正是她对染翰操觚的执着追求。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笔耕不辍”:形容勤奋写作。
- “挥毫泼墨”:形容写字或画画时的气势和风采。
反义成语:
- “毫无建树”:形容没有任何成就或成果。
- “无所事事”:形容无所事事,缺乏目标与追求。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文人常常被视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创作不仅是个人表达,也是社会责任的体现。“染翰操觚”反映了这一文化传统,强调文学创作的重要性。现代社会中,尽管科技发达,文学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许多人依然追求通过写作来表达自我。
情感与联想
“染翰操觚”让我联想到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能够静下心来写作是一种难得的品质。同时,它也传达了一种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激励我在生活中更加珍惜和重视文字的力量。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加过一次写作比赛,主题是“记录生活的点滴”。我在准备过程中,深感染翰操觚的意义,努力将生活中的小细节转化为文字,最终获得了很好的成绩。这让我意识到,写作不仅是一种表达,更是对生活的感悟和反思。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秋天的傍晚,窗外的枫叶如火般绚烂。我坐在书桌前,手握毛笔,心中涌起千般情绪。于是我写道: “染翰操觚,抒怀于纸上,秋风送爽,思绪如烟;愿将此情,寄与云端,愿君共赏,月下清谈。”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 put pen to paper”,意指开始写作。在许多文化中,写作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尽管表达和使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对文学的追求和热爱是相通的。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染翰操觚”的学,我认识到写作不仅是个人表达,更是对文化和思想的传承。这一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促使我更加重视书写的力量与意义。
来源:作文曰染翰操觚;从师曰执经问难。
来源:--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
引证:
《宋史·文苑传六·尹洙》:“会范仲淹贬,敕榜朝堂,戒百官为朋党。洙上奏曰:‘仲淹忠谅有素,臣与之义兼师友,则是仲淹之党也。今既以之获罪,臣不可苟免。’宰相怒,落校勘,复为掌书记、监唐州酒税。”
《新唐书·文艺传中·吴通玄》:“时主文柄,以文章自高,不旁览书传,书命日博,有司请出其副,主司官以授吏,吏颇得挟以出入为奸。”
《旧唐书·韦陟传》:“常以五采笺为书记,使侍妾主之,以裁答,受意而已,皆有楷法,陟唯署名,自谓所书‘陟’字若五朵云,时人多仿之,号郇公五云体。”
《南史·萧介传》:“高祖招延后进二十馀人,置酒赋诗,臧盾以诗不成,罚酒一斗,盾饮尽,颜色不变,言笑自若;介染翰便成,文无加点。”
《文选·陆机<文赋>》:“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李善注:“觚,木之方者,古人用之以书,犹今之简也。”
染翰操觚成语接龙
染翰操觚字义分解
觚
1.(形声。从角,瓜声。本义:中国古代盛行于商代和西周的一种酒器,用青铜制成,口作喇叭形,细腰,高足,腹部和足部各有四条棱角,容量3升,一说是2升)。
2.同本义。
3.古代一种写字用的木板。
4.有棱角的器物。
5.法。
6.剑柄。
翰
1.(形声。从羽,倝(gàn)声。本义:天鸡,也叫锦鸡或山鸡)。
2.同本义。
3.长而硬的鸟羽。
4.长毛。
5.(gàn)。草木的茎干,引申为骨干,维护者,支持者。
6.高飞。
染
1.(形声。从水,杂声。一说从木、从水、从九。会意。古染料多来源于植物,故从木;染料须加工成液体,故从水;染须反复进行,故从九。本义:使布帛等物着色)。
2.同本义。
3.传染,感染。
4.熏染;影响。
5.污染,沾染。
6.豆豉酱。
操
1.(形声。从手,(sào)声。本义:拿着,握在手里)。
2.同本义。
3.引申为掌握。
4.从事。
5.操练。
6.弹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