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ùcáichūmén,néngzhītiānxiàshì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拼音xiùcáichūménnéngzhītiānxiàshì

繁体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

用法"作宾语、分句;指学习的作用"

近义词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意思

秀才:指儒生。指有知识的人待在家里,也能知晓天下的事情。

来源:不出户,知天下

来源:--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47章

引证

《宋史·文苑传序》:“宋兴,文物盛矣,然士犹得以文学自奋。”

《后汉书·班彪传》:“彪字叔皮,扶风安陵人也。少好学,家有赐书,内足于财,好古之士多从之游。”

《汉书·艺文志》:“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论语·卫灵公》:“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例句然则秀才们,看得两卷书,何以便要说:‘~。’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mén), 门部,共3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2.同本义 。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3.房屋、围墙、车船等的出入口。

4.门前,门口。

5.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

6.门径;诀窍。

读音(néng,nài), 月部,共10画

1.(象形。金文作字形象熊形。本义:熊)。

2.传说中的一种像熊的兽。

3.才能,能力。

4.有才能的人。

5.又。

6.形状。

读音(xiù), 禾部,共7画

1.(会意。石鼓文,上为“禾”,下象禾穗摇曳。本义:谷物抽穗扬花)。

2.同本义。

3.草类结实。

4.成长。

5.美好,秀丽(指人的容貌姿态或景物,重于内在的气韵)。

6.茂盛。亦指茂盛的草木。

读音(zhī,zhì), 矢部,共8画

1.(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2.同本义。

3.又。

4.懂得,了解,理会。

5.又。

6.主持;管理。

读音(cái), 扌部,共3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2.同本义。

3.有才能;有本领。

4.才力;才能。

5.人才。常写作“材”。

6.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

读音(tiān), 大部,共4画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2.同本义。

3.古代的墨刑。在额头上刺字的刑罚。

4.《其人天且劓。——《易·睽卦》。虞注:“黥额为天。”。

5.天空。

6.天帝,上天。古人以天为万物主宰者。

读音(chū), 凵部,共5画

1.(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2.同本义。

3.引申为出入的“出”。出去,出来,与“入”相对。

4.出现;显露。

5.生产;产生。

6.高出;超出。

读音(shì), 亅部,共8画

1.(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2.同本义。

3.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

4.职业。

5.事情。

6.事业。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读音(xià), 一部,共3画

1.(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2.同本义。

3.地。

4.臣下;百姓;群众。

5.方面。

6.特指湖泽。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解释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下一句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这体现了思维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这体现了知识具有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这体现哲学思想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这体现了教学过程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是什么主义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说法道出了教学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说法道出了教学过程中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这体现了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