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áohuànsuǐ

伐毛换髓

拼音 máo huàn suǐ

繁体 伐毛換髓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改变面貌"

近义词 脱胎换骨 伐毛洗髓

伐毛换髓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伐毛换髓”的字面意思是“砍掉毛发,换取髓”,比喻用极端的手段来换取本质的东西。基本含义是指以非常激烈或极端的方式去追求某种核心或根本的利益,强调追求本质而不拘泥于表面。

成语来源

“伐毛换髓”出自《庄子·齐物论》。庄子在文本中通过寓言和比喻探讨事物的本质与表象,强调“伐毛”所反映出的对外在表象的去除,以追求内在的真实和本质。此成语反映了道家思想中对事物本质的关注。

使用场景

该成语可广泛应用于多个场景:

  • 文学作品:可用来描述角色在追求真理或目标时的极端行为。
  • 日常对话:在讨论某人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采取极端措施时可以使用。
  • 演讲:可在阐述改革、创新时,强调要去掉表面障碍,追求根本改变。

示例句子

  1. 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必须伐毛换髓,彻底清理旧有的陈规陋*。
  2. 他在事业上伐毛换髓,不惜一切代价追求自己的理想。
  3.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需要伐毛换髓,深入探讨其本质。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去伪存真:去掉虚假的,保留真实的,强调追求真实和本质。
  • 抛砖引玉:虽然侧重于以小引出大的,但也强调一种策略上的取舍。

反义成语

  • 浮光掠影:强调对事物表面的关注,与“伐毛换髓”追求本质正好相反。
  • 不切实际:指不考虑实际情况,与追求核心利益的做法相悖。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追求本质、去伪存真是一种深厚的哲学思想。尤其在现代社会,面对信息泛滥和表面现象的干扰,强调“伐毛换髓”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该成语提醒人们在做决策时要关注事物的根本,而非表面的繁华。

情感与联想

“伐毛换髓”给我的情感反应是深思与警觉。它提醒我在生活中,虽然外在的吸引力很强,但更应关注事物的核心价值。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我更清晰地看待问题和作出决策。

个人应用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曾经面临过表面繁忙但实质无效的情况。通过应用“伐毛换髓”的思想,我开始学会优先处理那些真正重要的任务,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学效果。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伐毛换髓”:

浮华背后藏真意,
伐毛换髓解迷雾。
心中明灯照万里,
唯愿本质常相随。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cut to the chase”,意在强调直截了当地进入主题或本质。尽管两者在文化背景和具体用法上有所不同,但均体现了对事物核心的关注。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伐毛换髓”的学,我深刻意识到在生活和学中,追求本质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为我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的有效框架。在未来的学*和工作中,我将继续运用这一理念,努力去伪存真,关注事物的核心。

来源:你此去伐毛换髓,变姓逃形,我何处会得你着。

来源:-- 明·梅鼎祚《昆仑奴》第四折

引证

《神仙感遇传》:“王远知遇仙人,得伐毛换髓之术,终成大道。”

《续仙传》:“张果老伐毛换髓,遂成仙道。”

《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李道人得仙人指点,伐毛换髓,脱胎换骨。”

《聊斋志异·陆判》:“陆判官为朱尔旦伐毛换髓,使其聪明过人。”

《太平广记》卷六十六引《神仙传》:“乃教之伐毛换髓,可以长生。”

伐毛换髓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suǐ), 骨部,共21画

1. (形声。从骨,随省声。本义:骨中的凝脂)。

读音(máo), 毛部,共4画

1. (象形。金文字形。“毛”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毛”的字多与皮毛有关。本义:眉毛、头发、兽毛)。

2. 同本义。

3. 鸟的羽毛。

4. 草木;五谷。

5. 小,微不足道。多用于贬义。

6. 发慌。

读音(huàn), 扌部,共10画

1. (形声。从手,奂(huàn)声。本义:互易)。

2. 同本义。

3. 变易,改变。

读音(fá), 亻部,共6画

1. (会意。从人,从戈。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头。本义:砍杀)。

2. 同本义。

3. 砍伐。

4. 讨伐,进攻。

5. 自吹自擂,夸耀自己。

6. 败坏,损伤。

伐毛换髓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

伐毛换髓啥意思?

伐毛换髓是褒义还是贬义

伐毛换髓的近义词

伐毛换髓的意思

伐毛换髓造句

伐毛换髓指什么生肖

洗髓伐毛脱胎换骨

伐毛洗髓

伐毛洗髓的中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