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首贴耳的意思
基本定义
“伏首贴耳”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低下头,耳朵贴近”。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们非常专注地倾听,或是表示恭顺、服从的态度。它传达出一种谦卑、顺从的情感,反映出对他人意见或指示的尊重。
成语来源
“伏首贴耳”出自《论语》,在其中描述了人对知识和思想的尊重。孔子提倡谦逊和学,强调要认真倾听他人的教诲和意见。虽然具体的文句不一定直接对应这个成语,但其精神贯穿于儒家思想中,强调以谦卑的态度去学和交流。
使用场景
在文学作品中,“伏首贴耳”常用来描绘一个人对长辈、老师或权威人士的恭敬态度。在日常对话中,可能用于形容一个人对某个话题的专注程度,或在某种情况下表示对他人的尊重。例如,在公司会议中,员工可能会“伏首贴耳”地聆听领导的指示。
示例句子
- 在课堂上,学生们都“伏首贴耳”地听着老师的讲解,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知识点。
- 在长辈说话时,年轻人总是“伏首贴耳”,表现出对他们的尊重。
- 他在听取客户的意见时,态度非常认真,仿佛在“伏首贴耳”地汲取每一句话的意义。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恭敬不如从命:表示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指示。
- 如坐针毡:虽然字面意义是坐得不安稳,但在某些语境下也可以表示专注听取他人意见的情形。
反义成语:
- 不屑一顾:表示对某事不屑一提,态度傲慢。
- 置之不理:表示对他人的话语或请求不予理会,态度冷漠。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尊重和谦逊被视为美德,尤其是在家庭和教育环境中。因此,“伏首贴耳”不仅是一个表述专注的成语,更是一种反映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表达。在现代社会,这种态度仍然适用,尤其是在职场与家庭关系中。
情感与联想
“伏首贴耳”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尊重和谦卑。它让我联想到在听取他人意见时的认真态度,以及在学*和成长过程中,谦逊的重要性。这种态度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成长,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个人应用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有一次参加公司培训时,我努力“伏首贴耳”地听讲师的分享,积极记录笔记。通过这种专注,我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还在培训中获得了同事的认可和赞赏。
创造性使用
在一次小诗中,我试图融入“伏首贴耳”这个成语:
在晨曦中,书声琅琅,
学子们“伏首贴耳”,心如潮涌。
**的智慧如星光闪烁,
在耳畔低语,传承千古。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 listen attentively”,但并没有一个完全对应的成语。不同文化中对倾听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但普遍都能认同专注倾听的重要性。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伏首贴耳”的学,我认识到谦逊和倾听的重要性。这不仅是语言学中的一部分,更是与他人交流时应持有的态度。这个成语提醒我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他人的观点,并持续学*。
来源:万石不言,惟伏首贴耳而泣。
来源:--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
引证:
《资治通鉴·唐纪》:“李林甫伏首贴耳,不敢有违。”
《后汉书·班超传》:“班超伏首贴耳,不敢有他。”
《汉书·韩信传》:“韩信伏首贴耳,不敢违命。”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伏首贴耳,不敢有言。”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伏首贴耳,不敢仰视。”
伏首贴耳成语接龙
伏首贴耳字义分解
首
1.(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头发和头皮,用以表示头盖;下面是眼睛,用以代表面部。本义:头)。
2.同本义。
3.首领,团体的领导人。
4.开端;开头;前端。
5.要领。
6.剑柄上的环。
贴
1.(形声。从贝,占声。本义:典当)。
2.同本义。
3.贴补。补偿,补益 。
4.粘附;附着。
5.切近,挨近。
6.不准入场。科举考试中,考生犯规被用蓝笔书其姓名、事故,贴出场门之外,不准入试。当时习惯简称“贴”。
耳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同本义。
3.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4.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5.退后,居次。
6.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伏
1.(会意。从人,从犬。意思是:人如狗那样地匍伏着。本义:俯伏;趴下)。
2.同本义。
3.身体前倾靠在物体上。
4.潜藏;埋伏。
5.屈服,顺从。承认罪行或失败。
6.佩服,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