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干正的意思
基本定义
“邪不干正”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邪恶的事物无法干扰正义的事物。基本含义是指正义之事能够抵御邪恶的侵扰,强调正义的力量和不可动摇的品质。
成语来源
“邪不干正”源于古代的哲学思想,尤其是道德伦理观念。它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间信仰和儒家思想,强调正义和道德的力量,常用于劝诫人们坚守正道。该成语的具体出处并不明确,但其思想内涵在许多古典文献中得以体现。
使用场景
“邪不干正”适用于多种场景:
- 文学作品:在小说中,正义的角色常常能够战胜邪恶的对手。
- 日常对话:人们可以在讨论道德问题时引用这个成语,鼓励他人坚持正义。
- 演讲:在演讲中,用于强调正义和道德的重要性,激励听众追求正义。
示例句子
-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她始终相信“邪不干正”,最终捍卫了自己的信念。
- 面对那些不法之徒,我们必须坚信邪不干正,勇敢站出来维护正义。
- 古人云,“邪不干正”,所以我们要坚守道德底线,不被邪恶所动摇。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正义必胜”:强调正义最终会战胜邪恶。
-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指做好事会有好结果,做坏事会有坏结果。
-
反义成语:
- “邪恶猖獗”:形容邪恶势力横行无忌。
- “正道沦亡”:指正义和正道的消失,邪恶得势。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正义和道德被看作是社会稳定和和谐的重要基石。“邪不干正”反映出社会对正义的向往和邪恶的警惕。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具有重要的适用性,尤其是在人们面对不公和道德困境时,常常会引用来激励自己。
情感与联想
“邪不干正”给人带来一种力量感和希望,鼓励人们在面对不正之事时保持信心和勇气。这一成语让我联想到历史上那些为正义而斗争的英雄人物,他们的坚持和牺牲精神正是“邪不干正”的生动体现。
个人应用
在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不公的事情,例如在工作中遇到不道德的竞争行为。那时我想到了“邪不干正”,决定采取正当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最终也得到了公正的结果。
创造性使用
“在那片古老的土地上,正义的火焰在黑暗中闪烁,邪不干正,仿佛在诉说千年的故事。每一位勇士都铭记,心中有光,便不惧黑暗的侵袭。”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Good will triumph over evil”,意指善良最终会战胜邪恶。不同文化中,正义与邪恶的斗争都是普遍主题,反映出人类共同的道德追求。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邪不干正”的学,我深刻认识到正义的价值与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还让我更加明白道德的力量,激励我在生活中坚持正义。
来源:臣闻邪不干正,若使咒臣,必不能行。
来源:-- 宋·王谠《唐语林·方正》
例句:~,妖不胜德。
邪不干正成语接龙
邪不干正字义分解
邪
1.(形声。从邑,牙声。本义:琅邪郡。字亦作琊)。
2.不正当,不正派。
3.异常。妖异怪诞。
4.品行不正的人。
5.中医指邪气 。与人体正气相对而言。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及其病理损害。
1.(mòyé)。
2.古同疑问词“耶”。
正
1.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
2.箭靶的中心。
3.引申为目标。
4.
5.征税。
6.出兵,征讨。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2.同本义。
3.正直,正派。
4.纯正不杂(多指色、味)。
5.作为主体的,与“副”相对。
6.正当;合适。
干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叉子一类的猎具、武器,本是用于进攻的,后来用于防御。本义:盾牌)。
2.同本义。
3.岸;水畔。
4.江南把山垅之间的地段叫干。故金陵有大长干、小长干、东长干。
5.捍卫。
6.触犯;冒犯;冲犯;冲。
1.(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2.同本义。
3.木名。柘树。
4.主干。
5.引申为本质。
6.胁。
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