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àngliángzhèngxiàliángwāi

上梁不正下梁歪

拼音 shàng liáng zhèng xià liáng wāi

繁体 上樑不正下樑歪

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上下级关系"

近义词 上梁不正 上好下甚

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意思

上梁:指上级或长辈。比喻在上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着做坏事。

来源:上不正,下参差。

来源:-- 晋·杨泉《物理论》

引证

《宋史·岳飞传》:“上梁不正下梁斜。”

《后汉书·杨震传》:“上梁不正下梁倾。”

《汉书·王莽传下》:“上梁不正下梁欹。”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上梁不正下梁斜。”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上梁不正下梁倾。”

故事宋朝时,陈州接连发生自然灾害,朝廷派贪官刘得中和杨金吾开仓卖粮,他们假公济私抬高粮价,还在粮食里掺沙,分量还不够。老百姓对他们的这种行为极为愤慨,但也没办法,只有叹息:“上梁不正下梁歪”

例句不要怪他们,这叫做~。

上梁不正下梁歪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wāi), 止部,共9画

1. (会意。合不正二字为一字,“不正”为歪。本义:不正,偏斜)。

2. 同本义。

3. 不正当;不正派;不正直。

4. 躺;侧卧或半躺下休息。

5. 扭伤。

1. 扭伤。

读音(zhèng,zhēng), 止部,共5画

1. 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

2. 箭靶的中心。

3. 引申为目标。

4.

5. 征税。

6. 出兵,征讨。

1.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2. 同本义。

3. 正直,正派。

4. 纯正不杂(多指色、味)。

5. 作为主体的,与“副”相对。

6. 正当;合适。

读音(liáng), 木部,共11画

1. (会意。从木,从水,刅(chuāng)声。从“木”从“水”,表示用木料在水上造桥。本义:水桥)。

2. 同本义。

3. 房梁。

4. 稻粱

5. 山谷之间的延绵高地 。如:梁端(山顶);山梁。又指身体或物体上居中拱起或成弧形的部分。如:脊梁;鼻梁;深辀(古代车子的曲辕);梁冠(有横脊的冠)。

6. 堤堰;鱼堰。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 古疑问词。

5. 用来调整音节。

6. 大。

读音(xià), 一部,共3画

1.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2. 同本义。

3. 地。

4. 臣下;百姓;群众。

5. 方面。

6. 特指湖泽。

读音(shàng,shǎng), 一部,共3画

1. (指事。小篆字形。下面的“一”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横表示在上面的意思。本义:高处;上面)。

2. 同本义。

3. 上天;天帝。

4. 上级;尊长;社会的最高层。

5. 君主;皇帝。

6. 工尺谱里的“do”称为上。

1. 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1.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2.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3. 表示某一方面。

上梁不正下梁歪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

上梁不正下梁歪什么意思

上梁不正下梁歪下一句

上梁不正下梁歪指什么生肖

上梁不正下梁歪相近的句子

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另一种说法

上梁不正下梁歪图片 讽刺

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

上梁不正下梁歪下一句歇后语

上梁不正下梁歪英语

上梁不正下梁歪是成语吗